“溺”所不知道的
夏日泳池风险之急性肺水肿
阳光、炙热是夏天的特有标志,而在这三十几度高温的夏天里,游泳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一项活动。在这样火辣辣的天气里,能泡在冰凉的泳池里是多么的透心凉啊!但,对于徐大哥来说,游泳却变成了这个夏天的恶梦。
7月1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徐大哥兴高采烈地来到泳池游泳,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年仅48岁,身材魁梧、擅长游泳的他居然发生了意外——溺水。
几分钟后,徐大哥被救起时无自主呼吸,当场被行心肺复苏救治,我院赶到后,徐大哥医院重症医学部进行抢救。入院后,徐大哥昏迷状,持续从气道里涌出大量血性泡沫痰,胸片显示是急性肺水肿。情况十分紧急,经验丰富的医生们当机立断,立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但依然血压低,处于严重休克期。
入院时的胸片,严重的肺水肿
陈国祥主任十分关心患者的情况,组织全科医生讨论,查房后提出了治疗的指导建议: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留取培养标本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积极脑复苏,给予营养支持。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全体医护的积极抢救,悉心照料,7月21日,徐大哥已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现在的徐大哥,都可以跟我们谈天说笑了,但说起这件事,还是心有余悸的。
经过积极治疗后的胸片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男童游完泳1小时后床上“溺亡”?!家长不得不警惕的“干性溺水”》的帖子在网上及朋友圈疯传。网帖中提到,夺走美国男孩生命的“干性溺水”,其实就是呛水后引起的急性肺水肿。虽说在所有溺水身亡事件中,发生“干性溺水”的概率仅很低,但不是不存在这种危险。凉爽的海滨、河流和小溪给人带来欢乐享受之余,还有很多“溺”所不知道的,所以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就可以带给我们欢笑,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后悔与遗憾。
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略
如对水情不熟请勿贸然下水,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专家介绍,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他人救助溺水者方略: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直到恢复呼吸为止。
(4)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珍惜生命,安全游泳,快乐一夏。
医院急救
(医院重症医学部聂婉雯)
陈国祥,重症医学科主任,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胸外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省医师协会及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委员,中山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危重病人的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持续性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检测等具有深入的研究。在从事研究重症医学的同时,带领胸心外科临床专业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成功开展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纵隔肿瘤切除、全胸腔镜下双侧单孔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手汗症及NUSSS手术治疗漏斗胸,为国内最早开展硬膜外麻全胸腔镜手术专家之一。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三项,主持中山市科技局科研课题多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