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会碰到非哺乳期乳房红肿疼痛发炎的女性,没有具体原因的乳房发炎,多数是40岁左右的职业女性,却被反复发作的乳房炎症所困扰。
通常这类乳房炎症,我们称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导管扩张症,不是细菌感染所致。一般不发烧,可以自行消退吸收,但容易反复发作,甚至破溃形成瘘管,在疾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不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炎症。
1
临床特点
1.年轻女性多,未婚的也可发生。大多与妊娠哺乳无关,即不是在哺乳期发病。
2.单侧发病者为多,也有双乳先后发病的。病程缓慢,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3.多数病人伴有乳头的各种畸形或导管扩张。
4.初期为乳晕旁的局部红肿、疼痛,化脓时肿块局部可红肿但全身炎症反应不典型;反复发作,长久不愈,可形成乳晕旁瘘管或慢性炎性肿块,脓肿溃破后脓液中常夹杂油脂样物,反复发作,并形成通向乳头的瘘管;
5.毁形严重:多次的破溃或切开,将造成乳房斑痕累累,乳头扭曲,乳房变形。
6.容易误诊、误治。部分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够,容易将其误认为化脓性乳腺炎,或误诊为乳腺结核,从而延误治疗。
如果病灶离乳头较远,或位置深在,这种慢性炎症的肿块,会引起皮肤粘连,与乳腺恶性肿瘤不易鉴别。
2
临床表现
溢液期
溢液期:乳头溢液是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一种早期表现,常常会被忽视。溢液多表现为间歇性、自发性,并可持续较长时间。
部分病人有乳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凹陷,其中相当部分病人的乳头凹陷为先天性的,也有一些病人乳头凹陷是在发病后逐渐发生的。
肿块期
往往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患者感觉到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可为刺痛或隐痛,并发现肿块。
肿块多位于乳晕下,或向某一方向伸展。肿块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表面呈结节样,边界欠清晰。
急性期肿块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明显,甚至出现乳房皮肤水肿,类似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但一般无畏寒发热及血象升高。
少数患者也可以一直以乳房肿块为主,肿块渐渐增大,持续时间数年,但始终无明显的红肿表现。
瘘管期
后期乳房肿块出现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流出脓液,其中可见油脂样物。
创口反复溃破,局部组织坚硬不平。常形成瘘管,瘘管有单纯性的,也有复杂性的,内口与乳头处乳管开口相通,皮肤外口多位于乳晕部。
3
如何治疗
1.早期的保守治疗包括理疗、中药外敷、中药口服。
2.有明显红、肿、痛的急性期患者,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如果脓肿形成,则行脓肿切开引流,局部换药;
3.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如果局部有肿块,采取手术切除病灶,切除范围应包括少量正常组织。
(文章来源
韩晶医院乳腺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