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黑木耳中毒7岁女孩器官衰竭全身换

黑木耳近期来成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据杭州日报报道,7月29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浸泡两天的黑木耳后中毒,其中7岁的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至今还在ICU病房没有脱离危险。

把黑木耳泡在水里久了,真的会导致黑木耳变成“毒木耳”吗?

黑木耳泡在水里两天两夜

一家三口食用后中毒入院

雯雯家在浙江农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7月28日那天,姐弟俩和妈妈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

妈妈赶紧带着雯雯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三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结合三人的症状以及检查结果,医生初步判断是食物中毒引起的不良反应。询问三人之前吃过什么后,医生怀疑他们吃的凉拌黑木耳有问题。

7月27日中午,雯雯和妈妈、弟弟在家吃饭,其中一道菜是凉拌黑木耳,黑木耳之前在水里泡了两天两夜。

三人当中,妈妈吃得最多,其次是雯雯。弟弟因为不太喜欢吃黑木耳,只吃了几口,医院又吐出来一些,所以弟弟的症状最轻,经过治疗已经脱离了危险。

雯雯和妈妈的情况严重得多,她们全身黄疸升高,肝功能严重受损。尤其是雯雯,很快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其他脏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人已经昏迷不醒。

女孩全身血液换了4次

目前依然生命垂危

由于病情危重,医院建议雯医院。7月31日,妈妈被送医院急诊科救治;当天傍晚5点左右,雯雯转入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治疗。

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介绍,雯雯来的时候是处于昏迷状态,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接近U/L(正常值小于50U/L),超出正常值将近倍,还有严重的黄疸。更棘手的是,除了肝功能衰竭,雯雯同时伴有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衰竭。

叶盛推断,雯雯可能是因为摄入了黑木耳所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引起急性中毒反应。果不其然,浙江省疾控中心给出的检测结果显示,雯雯的血液样本里发现米酵菌酸毒素,这种毒素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脑肾实质性多脏器损害症状。

为了挽救雯雯的生命,从7月31日到8月8日,医院总共为雯雯做了4次血浆置换,每次毫升新鲜血浆换入雯雯体内,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4遍。同时实施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尽可能清除毒素。

尽管如此,雯雯的病情依然危重。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有4个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就接近%了。雯雯同时伴有5个脏器衰竭,抢救回来的机会非常渺茫。

  8月10日,浙江省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下称省疾控)公布了这次确证为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的详细过程:

1

步骤一:初步判定

  经金华市疾控中心现场调查,结合患者中毒症状,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家高度怀疑为米酵菌酸中毒。

2

步骤二:标本送检

  此次送检的中毒标本包括患者家中剩余的干黑木耳、中毒患者的血液。中毒病例相关标本送至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检测。

3

步骤三:检测确定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中毒患者血液呈现米酵菌酸阳性,且存在中毒的剂量效应关系!即中毒的罪魁祸首确实为米酵菌酸,而在剩余的干黑木耳中并没有检测出米酵菌酸!

  据介绍,这是国内首次通过实验室确证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且与食用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有关。

那么,米酵菌酸究竟为何方神圣?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脑肾实质性多脏器损害症状。

  米酵菌酸已被证明可能存在于变质的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中。现有实验证明正常的干黑木耳中确实不含米酵菌酸。

  那么,长时间浸泡是否就会产生米酵菌酸?

  关键词:长时间浸泡

  网络报道由黑木耳导致中毒的案例的确不少。国内多地都出现过因食用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导致多脏器损伤的中毒案例。

  我们注意到一个关键词:长时间浸泡!

  这个浸泡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可口鲜美的黑木耳变成了致命的毒木耳?

实验室回放

  为了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产生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分别在各自实验室对中毒患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开展了浸泡试验,结果显示: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一些专家认为:患者是吃了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后中毒的!

  但实验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不会产生毒素!!

到底真相是什么?

  理化毒理所相关专家介绍说,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食物接触史、中毒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和中毒症状,可以明确此次事件确实为米酵菌酸中毒,而这个元凶确实存在女孩吃进嘴巴的黑木耳中。

  但是,黑木耳也很委屈。通过长达5天的模拟浸泡试验,可以证明:

“涉事”干制黑木耳不存在毒素米酵菌酸污染

  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情况下,黑木耳浸泡过程中很难产生毒素米酵菌酸。

  患者食用的导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断与其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比如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涤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而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由于这种特定的外部环境一般很难被模拟,所以普通消费者家中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当天短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会产生导致中毒的量。

  

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也强调,杭州连日的高温天气,以及相对潮湿的环境,都为黑木耳所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滋生毒素提供了有利条件。他表示,臭米面、玉米面、黑白木耳这些食物,如果储存、加工得当,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但如果在储存、加工过程中,受潮发霉,那就容易滋生米酵菌酸,出现致命的危险。

  米酵菌酸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3天,多数为半天到一天。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意识不清、休克昏迷等严重症状,轻者1-3天自行康复,重者可能在2-4天内死亡。

医生提醒,一旦食用这些时候后感觉不适,应尽快医疗机构求助或自行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在此,希望雯雯赶快醒来

恢复健康!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欢迎在下方积极留言

我们将赠送美食优惠券一张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专项基金援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xweiyana.com/myfz/3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