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哪个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410/8833646.html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进行性发展的复杂生物过程。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重要的胃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主要发生在胃炎至胃癌的演变过程中,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IM及Dys亦被称为胃癌前病变。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于此病者超过16万人,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的1/5。及早预防控制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已经成为降低胃癌发生率和病死率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谢晶日教授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多见气阴两虚夹瘀夹毒型。
1详辨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涉及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方面,主要病变脏腑在于脾胃;后世医家则在气血痰瘀等多个方面阐述了痞满的病机。谢师则强调治病要治本,治本要溯源,他认为痞满病因病机多样复杂,总体是以脾胃虚弱为本,痰饮、湿热、气郁、血阻、食积为标,其基本病机是中焦脾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气郁结,肝气乘脾犯胃,或病邪入侵,或脾胃虚弱,均可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发生痞满。本病多以慢性过程出现,久则中焦受损,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痰湿、瘀热内生。所以,痞满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主,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重在辨证论治
2.1肝脾同治,标本兼顾
谢师认为,在生理状况下,肝主疏泄,以助胃和降,脾运化;在病理情况下,无论肝病或胃病,均可出现肝胃不和、肝脾不调,所谓“木不疏土”、“土壅木郁”的状况。治疗胃癌前病变重在调和肝脾,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益气健脾,醒脾运脾;和胃降逆,行气消积。PLG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多由实转虚,虚实夹杂,日久脾气虚,胃阴不足,气阴两虚,鼓动滋养无力,血行不畅、胃络血瘀、瘀而化热,热毒内生,而成气阴两虚夹瘀夹毒,故标本兼治,标实多为气滞、郁热、湿阻、血瘀,治标重在行气解郁,清热解郁,化湿通络,化瘀解毒;本虚多见脾胃虚弱,脾阳不足,胃阴亏虚,固本重在健脾和胃,温补脾阳,滋养胃阴。
2.2遣方用药,善用经方
中医的灵魂在于经典,经方的运用。经方是千百年来我国历代医家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最能体现中医药学实用价值的精华。谢师擅用经方治疗胃癌前病变。肝郁气滞型,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型,以化肝煎加减;饮食积滞型,以保和丸加减;瘀血阻络型,以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寒热错杂型,以半夏泻心汤加减;脾胃虚弱型,以四君子汤加减;脾胃虚寒型,以黄芪建中汤加减;胃阴亏虚型,以益胃汤加减。
2.3中西结合,疗效倍增
谢师强调在运用发展中医理论过程中,应该赋予现代科学的内涵,在诊断方面,中医四诊辨证结合现代先进的诊疗手段、仪器设备,明确病情,掌握预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谴方用药时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中西结合,疗效倍增。患者如兼脘腹胀满,便溏者,加黄芪、白术,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抑制胃酸、促进胃肠动力等作用,白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强壮、利尿、抗癌之功,对胃底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大剂量可促进胃肠蠕动。董海燕等研究发现,白术含有多种成分对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
3典型病例
王某,女,47岁,初诊:自述于1周前生气后饮用大量冷水,出现胃脘胀满,胀及胁肋后背,攻撑走窜,食后尤甚,脘腹部畏寒喜暖,自觉脘腹部冒凉气,食少纳呆,体倦乏力,大便2~3日1次,小便正常,舌质淡暗,体胖有齿痕,苔白,脉弦细。辨病:痞满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健脾,行气温中,予逍遥散加减。予以经验方,水煎服,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胃脘、胁肋、后背胀满明显减轻,脘腹部冒凉气感觉消失,脘腹部仍觉畏寒喜暖,食少纳呆,体倦乏力,大便2日1次,排便不畅,舌暗体胖,苔白,脉弦细,仍宗前法,上方加香橼15g,枳实15g,陈皮15g,续进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三诊:药后该患胁肋后背胀满,脘腹部畏寒喜暖等症状消失,餐后胃脘轻度胀满,餐后1~2h可自行缓解,食欲、体力增加,大便1次/日,舌淡暗,体胖,苔薄白,脉和缓有力,上方予以加减,再进10剂,患者诸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