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胃胀,胃痛,反酸水都是胃炎的常见症状,而在我诊疗的过程当中,这种情况的患者也是屡见不鲜,我亲眼见过有一些胃炎患者吃西药反反复复,终究不能根治,各种胃病的异常症状使他们苦不堪言。其实有时候,适当的选择一些中药方剂来治疗,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刚刚从医时,中医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较低,西医以强大宣传技术广泛传播,使很多人有了反中医的情绪,而当时我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更给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因此第一个患者的到来我的记忆分外清晰。
他是个公司文员,大概三十多岁,由于夜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加上体虚体弱,因此患上了慢性胃炎,但吃药总是治标不治本,循环十年,后来找到了我。
我当时经验尚浅,但秉着治病救人的信念,彻夜翻查医书,终于总结出了一套方子,并拿给师傅审核,经过他的首肯,为患者开出一味古方。
这副方子出自《金匮要略》,文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历代医家用此方治疗胃病却效果很好,对于很多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等病有良效。
由于有前人的经验总结,加上我自己的钻研,这味药的安全性与效果都十分可靠,在这之后我与那位患者进行了沟通,他吃了大概一个月,胃炎已经慢慢消散,之后坚持了半个月,再也不留一点痕迹,又变成了一个健康鲜活的生命,这件事令我十分自豪,虽然时隔多年,但这种感觉仍未消退,也使得我之后的从医之路更加的坚定。
下面我就将这副被患者赞不绝口的药方写出:
养胃枳术汤
选料:
肉桂(去皮,不见火)3分,附子(炮,去皮脐)1两,细辛(洗,去土叶)1两,白术1两,桔梗(去芦,锉,炒)3分,槟榔3分,甘草(炙)3分,枳实(面炒)2分。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就是这么几味并不名贵,甚至随手就能取得的药材,配合在一起,却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中医的神奇与自然的伟大,有时候的确无法妄断。
总拉肚子,脾阳不足!用这三味药,一治一个准~~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疾病,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并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超过8亿人次患腹泻,春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多数腹泻和饮食不当导致的胃肠道感染有关,感染源以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为主。腹泻看起来是小病,有时却会酿成大祸,可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什么是经常拉肚子?这就是即便在平日,也会隐隐感觉腹中不适,或腹胀,或腹痛,总要上厕所蹲一会才舒服,大便清稀,或者完谷不化(吃的是什么,拉出来的就是什么,根本没变样),大便次数和时间没什么规律,一天四五趟。如果赶上吃东西不小心,则立发腹泻,排出水样便,好几天不好。最主要的是,上述症状,经常出现。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祖国传统医学有一个特别的概念来描述它。这就是脾阳不足。
什么是脾阳?
脾阳,就是人体脾的功能。脾阳不足,作为中医病位辨证里面重要的一环,指的是脾的功能衰弱、运化失常。
首先,脾阳虚衰,运化失职,所以我们就会腹胀、食欲减退、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大便很没有规律。其次,脾阳亏虚,不能温化寒邪,所以我们就容易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四肢发凉。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所以水液充溢肌肤,我们就会浮肿。总而言之,脾阳虚弱、阴寒内盛,我们的身体就出现种种问题。
所以,对于总拉肚子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形象而毫不夸张地讲,这是“脾阳”快要用光的征兆。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这个的验方可以帮到你。它药少力专,十分经典。组方如下——
准备中药广木香50克,干姜克,红糖克。研为细末调拌均匀,每次口服10克,白开水送下,2小时服用一次,每天用4次,连服12天。如果受不了辛辣的味道,可以改为每次5克,一个半小时一次,每天服用8次。上面这个小方子,是临床经常用到的温中健脾、理气止痛的验方。它所治疗的,就是脾阳虚弱、隐隐作痛、每天腹泻3到5次,久而不止之症。很多中医方剂学专著里面,都将它收集在内。
此方精义不难理解。
其中的广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大肠经,善于温中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导滞。其中的干姜,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善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其中的红糖,温中健脾补血。三味配合,以干姜为主,大补脾中之阳,再以木香行脾气,这就仿佛一把尖刀,直中病机,令虚弱的脾阳得以恢复。脾阳复,寒邪散,气滞通,自然诸症悉平。
可以说,这个办法小巧、实用、经济,对于脾阳虚弱所致经常性腹泻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救急,代表着中医简、廉、便的特点。以上仅供医家参考、病家借鉴。看官应用前,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阴虚火旺、湿热内积者,恐非所宜。
(本编提示:以上文章来源医学论坛,旨在抛砖引玉,供专业人士参考交流,由于每一个人的体质及情况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药方能够适合所有的人应用,为了安全起见,非专业人士,使用以上药方时,最好在你本地专业医师的辩证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