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猴长得很像普通猴子,但是它们的口鼻部更像狐狸。“懒猴”在荷兰语中的意思是小丑,因为荷兰海员最初看到这种奇怪的亚洲灵长目动物时,觉得它们很像小丑。
眼镜猴
眼镜猴有三个品种,菲律宾眼镜猴、邦加眼镜猴和西里伯斯眼镜猴,它们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东部地区。它们有着大大的耳朵、像茶碟一样的眼睛和长长的尾巴,是一种夜行性的灵长目动物,身体只有老鼠那么大。它们的口鼻部很短,没有湿润的尖端。它们的后腿特别长,适于在树林中跳跃。
眼镜猴的听觉非常敏锐,夜视力也相当出色——它们的一只眼睛就比大脑还要重。虽然眼睛不能在眼窝里转动,但是它们的脑袋可以旋转°。眼镜猴通过敏感的耳朵来定位猎物,并用那双大眼睛追踪猎物。它们会跳起来扑向猎物,把猎物扑倒,再狠狠地咬上一口。它们还能利用尖锐的牙齿嚼烂昆虫、蝎子和各种各样的节肢动物。它们也吃蜥蜴、毒蛇、鸟和蝙蝠。它们用尿液和胸腺分泌物来标记领地。眼镜猴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常常导致手指折断。
鼠狐猴科
鼠狐猴分为鼠狐猴和倭狐猴两类。鼠狐猴是杂食性动物,主要在夜晚出来活动。在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灵长目动物中,它们是最小的一个群体,其中,赤褐倭狐猴长约18厘米,重约28克,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目动物。最大的鼠狐猴重约克。它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生活在树上,只有当树枝间距离较远、无法跨越时,它们才会下到地面。
鼠狐猴们也会下来吃甲虫,然后再回到安全的树梢上。较小的鼠狐猴会在树洞中筑巢,并用树叶“装修”自己的家。在干旱季节里,一些鼠狐猴会进入蛰伏状态。它们的“菜单”包括水果、树液、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科氏倭狐猴还会舔食臭虫的分泌物。
与敏捷的鼠狐猴不一样,倭狐猴行动缓慢,它们会小心翼翼地从一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上。一些倭狐猴把脂肪储存在尾巴里,在干旱的季节里,它们会一觉睡上好几个月。在夜晚,它们会独自出来进食,吃水果和昆虫的汁液,以及树液。与大多数的灵长目动物不同,雌性倭狐猴一次会产下2只~3只幼仔。
大狐猴科
大狐猴科中包含四个种类:大狐猴、维氏冕狐猴、冕狐猴和毛狐猴。
冕狐猴的大小类似猴子,擅长跳跃,口鼻部又短又宽,手掌和脚掌都很宽大,适于抓握树枝。大狐猴的尾巴较短,而冕狐猴有着长长的、蓬松浓密的尾巴。它们以小群体的形式生活在一起。白天,它们喜欢从一根竖直的树干或者树枝,跳到另一根树干或者树枝上。它们的身体在树枝上显得非常轻盈,有时候,它们也会下到地面,跨过没有树木的地带。
大狐猴能跳10米远。雌猴一胎只生一个幼仔,幼仔要长到6个月才能断奶,在这之前,母亲会一直把它背在背上。毛狐猴最小,而且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夜行性动物。它们是灰褐色的,重约1千克。它们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白天的时间大多躲在树上。夜晚,毛狐猴会发出像口哨或鸟鸣一样的声音,向邻居宣告它们的存在。
大狐猴这只大狐猴高高地翘起了嘴唇,发出了响亮的声音。重复的尖叫意味着有猛禽来临,而较为柔和的咕哝声则警示着来自下方的危险。在生气的时候,大狐猴还会吐唾沫。它们生活在森林中的各个高度,有时候甚至会到地面上吃土——这可能是为了帮助消化。
维氏冕狐猴这只维氏冕狐猴背着它的幼仔,
爬到一株像仙人掌一样的植物上。
和大多数大型狐猴一样,
维氏冕狐猴在白天异常活跃。
进食
许多狐猴,比如普通狐猴、大狐猴和冕狐猴,都是植食性动物。它们主要吃水果、树叶和其他的植物组织,尽管不同品种的“菜单”略有差异。它们通常并不直接用手采摘食物,而是把带有食物的枝条送到嘴边。有一些种类会在各种不同的树木上觅食,而另外一些种类,比如红额狐猴,则只吃特定的几种树的树叶。
冕狐猴
用尾巴保持平衡
这只冕狐猴做出了漂亮的单脚跳和转体动作,它们来到地面上是为了跨越在树上无法逾越的“鸿沟”。如果树干之间的距离在它们的跳跃范围内,冕狐猴就会通过强健有力的长腿跳过去,同时用它们的尾巴来保持平衡。
在潮湿的森林里,驯狐猴会用门牙咬下竹芽,并用牙齿撕去竹芽外面的纤维外皮,咀嚼里面的柔软组织。獴美狐猴主要舔食花蜜。夜行性的鼬狐猴主要吃树叶,顺带也吃几种花和水果。倭狐猴和鼠狐猴都是杂食动物,以各种各样的昆虫、植物和树液为食。指狐猴搜寻昆虫幼虫和水果,也吃树上像肿瘤一样的海绵状组织。
有一些狐猴是独居动物,比如倭狐猴,但大多数种类都以小型群体的形式生活在一起,红额狐猴的家庭大约有10个成员,家庭的“势力范围”很小,通常会与邻居的领地交叠在一起。
驯狐猴也会组成小群体,但是鼬狐猴则更偏向于独居,它会与一个同类分享一个小家,每晚出去一次或多次,一起漫游、进食、休息,甚至互相修饰对方的皮毛。
大狐猴通常也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在每一个家庭中,具有生育能力的雌性狐猴和雄性狐猴各一只。环尾狐猴以大家族的形式生活在一起。在家族中,雌性占主导地位,雄性要在交配季节里按等级秩序争夺交配权。雌性环尾狐猴会一直留在自己出生的群体中,但是,雄性会加入另外一个群体,在它们的一生中,会一次或多次更换群体。
吮手指的指猴
稀有的指猴是一种独居的夜行性动物。在茂密的森林中,它们在高高的树上用嫩枝建巢,独自栖息在里面。当夜幕降临后,它们才出去觅食。
指猴的手指又长又细,第三根手指尤其瘦骨伶仃。它的耳朵很大,能够像雷达一样工作,外出觅食的指猴能够探测到昆虫幼虫在林地里和腐烂的树枝上移动的声音。它们会用自己的手指轻叩树枝,通过声音判断树枝里面是否藏有昆虫幼虫。如果有,它们就用自己那6厘米长的前牙把树皮凿开,然后把纤细的手指伸进去,把猎物“揪”出来。
懒猴科
懒猴科中包含一群小型的夜行性灵长目动物。与猴子和猿不同的是,它们面部多毛,口鼻部湿润。它们的嗅觉发育得很好。懒猴科又分为两个亚科:婴猴亚科和懒猴亚科。
尽管看起来有些愁眉苦脸的,但实际上,这种生活在斯里兰卡和印度的懒猴是一种冷酷、敏捷的夜行捕猎者。它在树枝间缓慢地移动,嗅出昆虫、蜥蜴的藏身之地,并狼吞虎咽地把猎物吃掉。这是一种独居的领地性动物,它会把自己的四肢浸泡在尿液中,然后一边走一边留下自己的气味。
婴猴有着长长的尾巴,擅于跳跃,塞内加尔婴猴一跃能跳7米远。婴猴共有6个品种,从60克重的倭婴猴到1.2千克重的粗尾婴猴。它们长得很可爱,生活在非洲,主要以昆虫、水果和树液为食。婴猴能够灵巧地在树枝间移动,并通过大大的耳朵探测昆虫的活动,进而抓住它们。婴猴有时会用后腿夹住树枝,身体向前荡起,抓住昆虫。
婴猴的社会化组织较为复杂。雌性和它的后代毫无争议地占据着自己的领地,而雄性需要为领地进行激烈的竞争。雄性“领袖”会尽可能与一个或多个群体中的雌性进行交配。小婴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有机会尝试挑战领袖的地位。婴猴在夜里通过叫声交流,而且它们也用尿液标记领地,这一点与懒猴一样。
树熊猴和懒猴都属于懒猴亚科。它们的尾巴都很短,爬树的速度缓慢。树熊猴生活在非洲,而懒猴生活在亚洲。它们小心翼翼地在树枝间移动,手脚像钳子一样紧紧抓住树枝。它们在浓密的植被间移动,这便于隐藏自己。
树熊猴和懒猴都能嗅出爬行缓慢的猎物——它们通常是多毛的、气味大的动物,比如甲虫、蝴蝶等。为了保护自己,有的懒猴会把自己蜷缩成一个球,只把短短的尾巴伸在外面。当攻击者翻动它的尾巴时,它就会迅速地狠咬一口。
你知道吗?一家人的气味树鼩一度被认为是灵长类动物,但其实它们自成一体,它们属于树鼩目。这种小型动物有着长长的尾巴,生活方式有点像松鼠。它们生活在亚洲,喜欢在落叶堆中寻找小动物、水果、种子和其他的植物为食。雌性树鼩用胸腺分泌出来的气味为它们的幼仔作记号,这可以帮助它们认出自己的孩子。如果幼仔身上的气味不幸被冲洗掉了,母亲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吃掉!
长
按
关
注
和孩子一起开启科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