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患者老年女性,80岁,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2天余入院。既往有糖尿病10年余,平时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一般。有高血压病病史,未规律服药。入院时腹部立位片,提示肠梗阻▼入院后完善全腹部CT提示回盲部肠壁增厚,建议完善肠镜等检查。外科医生即予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术,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肠梗阻导管治疗后1天患者腹部胀痛明显缓解复查腹部立位片如下图▼经抗炎、肠梗阻导管负压引流等对症治疗,予完善肠镜,肠镜提示回盲部肿块,并取检,考虑结肠癌。经肠梗阻导管引流治疗,减少了肠造瘘的概率,为患者争取了术后更好的效果,该患者已行右半结肠根治术,目前恢复良好,也可以术后快速康复、早期进食,更加有利患者服务于患者。我院普外科—血管外科已成功开展多例肠梗阻导管术,目前肠梗阻导管有经鼻肠梗阻导管和经肛肠梗阻导管,为肠梗阻患者减少了很大的痛苦,尤其是肠造瘘的痛苦。(卢增辉)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是普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疾病。常见临床症状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引起肠梗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结肠肿瘤大约占20%,肠梗阻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就是胃肠减压。那么肠梗阻的胃肠道减压手段,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新的材料也明显提升负压引流效果。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为5%~10%,有绞窄性肠梗阻者为10%~20%。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肠梗阻的常用疗法:胃肠减压
通过胃肠插管减压可引出吞入的气体和滞留的液体,解除肠膨胀,避免吸入性肺炎,减轻呕吐,改善由于腹胀引起的循环和呼吸窘迫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梗阻以上肠管的瘀血、水肿和血液循环。少数轻型单纯性肠梗阻经有效的减压后肠腔可恢复通畅。胃肠减压可减少手术操作困难,增加手术的安全性。肠梗阻急救利器:肠梗阻导管
硅胶材质的肠梗阻导管,因具有极好的亲水性、顺应性及组织相容性,前导子可顺利通过幽门引导导管前行进入梗阻部位,快速有效解除梗阻,动态造影诊断和判断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减轻肠壁水肿,恢复肠道功能,为肠梗阻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可以提高肠切除Ⅰ期吻合术成功率。冯主任
综合/网络责编/龙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