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3岁男患者,因“长跑后意识不清、高热3小时”医院ICU,诊断为“劳力性热射病、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呼吸系统障碍、循环系统障碍、多器官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入院后予冬眠、CRRT治疗、全身脏器功能支持保护等治疗,同时多次行人工肝(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临床资料
主诉:长跑约5公里后意识不清、高热3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07-12,17:30分5长跑约5公里后意识不清30分钟,当时呼之无应答、牙关紧闭,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给予降温、补液等对正处理后转诊于我科抢救室,查体:浅昏迷,呼吸:38次/分,体温:40.3℃,血压:73/45mmHg,心率次/分,血氧饱和度98%,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睑结膜红润,巩膜未见黄染,心肺腹(-),于18:59出现四肢抽搐,立即给予液体复苏、降温、镇静、气管插管等对症处理,以“劳力性热射病”收入EICU。自发病以来,患者浅昏迷,精神差,未进食,大便失禁,导尿管在位通畅,尿量减少,体重未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病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疫区、疫情、疫水居住史,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物、毒物接触史,无毒品接触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史。
检查情况:查体:体温:38.0℃,脉搏:98次/分,呼吸:29次/分,血压:/71mmHg,神志中昏迷,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0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9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辅助检查: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01*10^9/L、粒细胞百分比45.84%↓、血红蛋白浓度.0g/L、血小板计数*10^9/L。凝血系列:D-二聚体0.62mg/LFEU。血生化示:尿素5.0mmol/L、肌酐umol/L↑、谷草转氨酶87U/L↑、肌酸磷酸激酶U/L↑、CK-MB31U/L↑,余未见明显异常。血浆乳酸7.8mmol/L↑,肌红蛋白μg/L↑。
入院诊断:初步诊断为:1、劳力性热射病2、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呼吸系统障碍、循环系统障碍、急性肝损伤、急性肾损伤、急性胃黏膜损伤、急性胰腺损伤3、DIC4、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入院治疗:入院后给予以冬眠、局部亚低温保护中枢神经功能、床边CRRT治疗、全身脏器功能支持保护、对症处理等。
病情进展:患者入住ICU后,病情进一步进展。1、血小板进行性降低、D-二聚体进行性升高2、肝功能进一步恶化:ALT、AST、总胆红素进行性升高3、患者逐渐出现黄疸、间断性抽搐等。补充诊断为:急性肝衰竭伴高胆红素血症。
人工肝治疗:入院后给予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1、07-14、07-15、07-16、07-25实施血浆置换。
2、07-17、07-18、07-19、07-20、07-21、07-22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
治疗结果
入院后相关指标趋势图(未做人工肝支持前)
人工肝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图
病情转归:经基础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现正在康复治疗。
讨论
患者系重度热射病致肝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肝衰竭后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代谢等作用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高胆红素的蓄积,如不及时清除,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甚至危及生命。本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人工肝血浆置换、DPMAS(6次)治疗后,一般情况好,病情逐渐恢复。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现仍在康复治疗。说明DPMAS等人工肝技术结合基础综合治疗安全有效,DPMAS是指BS离子交换树脂串联中性大孔树脂HA-Ⅱ一起应用,既能特异性吸附胆红素,又可增加体内各种毒素的清除能力,迅速改善黄疸的同时增强对炎症介质等有害物质的清除,提高救治成功率,而且无需补充血浆,无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过敏反应少,操作简单方便,为严重肝损害患者争取治疗原发病的时机。
科普:认识热射病
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
A.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以体温调节障碍、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一般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腹泻、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体温高于40.5度以及多系统多器官损伤。
B.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出汗过多大量丢失电解质后造成的“抽筋”。
急救措施: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或者静卧,喝盐水!喝盐水!喝盐水!也可以备一些口服补液盐和藿香正气水或者胶囊,以防不时之需。
热衰竭,指高温出汗后血容量不足造成的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减弱、恶心和呕吐,有时可有肌肉痉挛、起立坐起时眩晕和晕厥。
急救措施:迅速降温,送医院输液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发展成热射病。
热射病,中暑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又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热射病表现为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呕吐甚至是喷射性呕吐、抽搐、凝血障碍、肌肉酸痛、酱油色尿、低血压、低血钾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