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人体中的农田
胃:字从田从肉(月实为肉古写);“田”指“承受五谷之土”;“肉”意为“肉身”;所以“胃”字其实是指“肉身中承受五谷之土”。
胃的特点
胃的生理功能是接受容纳和消化饮食物,前人称为受纳和腐熟水谷。《灵枢·海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医贯·内经十二官论》说:“隔膜之下有胃,盛受饮食而腐熟之。”
胃的生理特点是“喜润恶燥”。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除与胃阴的滋润作用有关外,主要依赖于胃气的推动作用。胃气的运动特点是“主降”,即饮食物经过胃腐熟后,而下降传入小肠。胃气要维持“降”的特点,首先必须保持“通”,即畅行无阻。所以胃的正常功能,常用“以将为顺”、“以通为和”来说明,也简称为“胃主通降”。
容易引发的病症
中医
胃气通降,就能正常受纳饮食,并经消化后下行传入小肠。胃失通降,即为病理状态。若胃气不和,可见胃脘胀痛、食少等症;胃气不降,甚则上逆,还可见到嗳气、呕吐、呃逆等症。
1.胃阴虚证
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侯。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或胃中嘈杂,或痞胀不舒,或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2.胃热证
指胃火热炽盛,使胃的功能失常所表现的实热证侯。又称胃火证。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或食入即吐,或口臭,牙龈肿痛,齿衄,口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3.胃寒证
指寒凝于胃以致胃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侯。
胃脘冷痛,痛势急剧,得温痛减,遇冷痛剧;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畏寒肢冷;或胃痛绵绵,时发时止,得食痛减;或胃有振水声,呕吐清水,头晕目眩,舌淡苔白滑,脉沉紧或弦,或沉迟无力或弱。
4.食滞胃脘证
指饮食积滞胃腑而表现食积的证侯。
脘腹胀闷疼痛,厌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减轻,或肠鸣失气,便溏泻,舌苔厚腻,脉滑。
西医
1.急性单纯性胃炎
主要由于化学物质引起,如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刺激性物质,或服用水杨酸盐类药、磺胺药、抗癌药、抗生素、利血平、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损伤胃黏膜而引发;物理因素像进食过冷、过烫或粗糙食物等损伤胃黏膜诱发;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引起。
2.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多发生于手术、烧伤、休克、创伤、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应激状态以及饮酒或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占20%左右。
3.急性化脓性胃炎
主要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又称蜂窝组织炎性胃炎。急性胃炎是可逆性疾病,通过治疗可以回顾正常。通过恰当的治疗,很多急性胃炎患者可以得到有效彻底康复,其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以及饮食不当,病情长期存在的话,就会转化为慢性胃炎。
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性。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病。特点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慢性胃炎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而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1)慢性胃炎形成的病因现在普遍认为是致病菌特别是Hp(幽门螺旋杆菌)的慢性持续性感染;或者由急性胃炎转化而来;和急性胃炎一样,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等物理因素也是其病因之一;此外,化学因素,如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而引起;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既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又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而各种胆汁反流均可破坏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另外,免疫因素也是形成慢性胃炎的原因。
(2)慢性胃炎的分类主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者有时同时存在。
慢性浅表性胃炎包括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三种。
按常见发病部位可分为两类:
A型,少见,病变发生在胃体及胃底部,多由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B型,较为常见,病变主要在胃窦,约90%的病人由Hp感染引起。
我国病例以B型较为常见。
5.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病,也有少部分属于轻度器质性病变,过去很多医生将该病诊断为慢性胃炎、胃神经功能症、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据最新流行病学权威调查,这种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0%,也是胃的常见和多发病。
患者会有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隐痛或偶有剧痛及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但临床检查如胃镜、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肝胆胰B超等,并不能发现胃和其他脏器有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或轻微病变。也就是说胃的主观症状较多,但客观检查阳性发现少或者无。其病因应与胃运动功能障碍、胃十二指肠轻度炎症、精神因素有关。
养胃护胃小验方(本公司承接处方手工泛丸)
★枫斗洋参饮
佰草园经验方
铁皮枫斗6克(或紫皮枫斗10克)、西洋参6克,麦冬10克,百合10克。
滋阴养胃。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兼有口燥咽干,口渴思饮,乏力,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者,若痛甚者可加香橼9克、佛手6克。
煎汤服用,每天一剂,每日二次。如制成丸剂可用温开水送服。一次9克,一日3次。
★附子理中丸
汉张仲景《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制成丸药,每次9克,温水吞服,每日3次。
制成丸剂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一次9克,一日3次。
★香砂养胃丸
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
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生姜、大枣。辅料为饴糖。
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泛吐酸水。
制成丸剂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一次3克,一日3次。
佰草园中医馆定时为您发送时令养生的文章,愿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