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条件好,缺乏运动,多肥胖。同样饮食,年轻人相对于中老年人肥胖比例就少,这就是人体内部生理机制造成的。中医学认为胖人多痰湿,西医学发现肥胖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生活方式关系密切,都是被证实的经验,还没有上升到医学理论的水平。羲黄医学理论揭示出人体规律以后,为肥胖形成找到理论依据。
一、肥胖
西医研究发现肥胖单纯性肥胖多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肥胖与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关,对肥胖有影响的内分泌素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胰岛素等。
1肥胖成因
1.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机体对肥胖的易感性起作用,肥胖者往往有较明确的家族史。
1.2内分泌因素:包括下丘脑、垂体疾病、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1.3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可引起肥胖,包括:①饮食过量;②进食行为(食物种类、进食次数、时间等)异常;③运动过少;④饮酒。
1.4药物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氯丙嗪、胰岛素等可引起肥胖,为医源性肥胖。
1.5脂肪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发现是近年来内分泌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目前研究较多的脂肪细胞因子有脂联素、抵抗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它们均参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机制,同样也是肥胖的发病机制。
2常见疾病
下丘脑、垂体疾病、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医源性肥胖。
遗传属于胎系统,内分泌是胎系统的功能,脂肪细胞是胎系统的八体组织,这三个生理因素都属于胎系统,表明胎系统功能好坏与肥胖有直接关系。药物因素则是破坏了人体内分泌,也是与胎系统有直接关系,进一步肯定了胎系统功能在肥胖形成中的作用。常见疾病也都与胎系统内分泌有直接关系进一步科学证明胎系统对肥胖的作用。
胎系统对应坤卦,坤卦有受纳的功能,也就是脂肪细胞有储藏脂肪的功能,就好比胃受纳食物一样。
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进食数量、进食行为、运动过少、饮酒等因素受到脑系统思维活动调控,脑系统对应乾卦,先天艮卦居于后天乾卦位置,二者通气,艮卦对应胰系统,也就是胰系统产生饥饿感,决定饮食行为则是脑系统。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乾卦脑系统与坤卦胎系统决定肥胖,胰系统一方面与脑系统通气,另一方面与坤卦胎系统阴阳相互作用。也就是肥胖是脑、胎、胰三个系统决定了肥胖。
二、男女肥胖差异
肥胖是胎系统脂肪组织贮藏大量脂肪造成的,胎系统主腑,就是负责腹部器官功能的调控,男女为坤卦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坤卦之阳和坤卦之阴,所以,男女出现肥胖的部位不同,男性为坤卦之阳,阳在上,男性肥胖主要在腹腔,在腹腔象扣一个锅,称为苹果型肥胖,有些人会在腹腔和胸腔都出现肥胖;女性为坤卦之阴,阴在下,女性在下腹部骨盆腔肥胖,称为梨形肥胖,有些女性会在骨盆腔和臀部同时出现肥胖。
三、消瘦
消瘦常因摄入食物热量不足或热量消耗增多,使体内蓄积的脂肪与蛋白质日渐消耗而引致,患者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骨骼显露,体力减退,且易疲倦乏力。
1消瘦成因
1.1摄食不足
1.1.1食欲不振:很多慢性或急性病均常伴食欲减低、胃肠道疾病,慢性肝、肾脏疾病者尤为多见。食欲减退与神经精神因素也有密切关系,神经性厌食就是一个例证。
1.1.2摄食障碍:口腔与咽部炎症影响进食,食道与胃肠道炎症、痉挛、肿瘤等引起梗阻或恶心。
1.2胃肠功能异常
1.2.1消化障碍:因胃、肠、胰腺、肝脏、胆道疾病致消化液与酶分泌减少,使食物消化紊乱而致使消瘦。
1.2.2吸收不良: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因小肠黏膜缺陷,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可因胆道梗阻、肝炎等胆汁排泄受阻,或者因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胰消化酶分泌减少,造成脂肪吸收障碍,小肠病变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与胃肠手术切除,均可引起吸收不良,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因吸收不良与食欲减退,常引致消瘦。
1.3消耗增多
如长期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与各种癌肿等,体内物质代谢加速,热量消耗必然增多,如病人因食欲减退,摄食量减少,则消瘦更著,糖尿病人因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脂肪与蛋白分解代谢增加,也会变为消耗。
2常见疾病
口腔炎、咽后壁脓肿、急性扁桃体炎、舌癌、食管癌、贲门癌、食管损伤、延髓性麻痹、重症肌无力、神经性厌食、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淀粉样变、胰腺炎、胆囊炎、肝硬化、糖尿病、肺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重症感染、重症胃炎、溃疡、胃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胃泌素瘤、皮革胃、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蔗糖酶缺乏症、短肠综合征、重症肝炎、肝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囊炎、胆道功能障碍综合征、肝胆管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消瘦是和肥胖正好相反的身体表现,肥胖是把多于的营养物质贮藏起来,而消瘦则是营养物质供给不足,不断消耗人体内已有的营养物质,使人体储备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少,所以,消瘦是非正常的病态,属于病理现象。
四、消瘦与疾病
肥胖是脑、胎、胰三个系统调节下完成的,消瘦也不例外,是肥胖的逆向过程。这可以通过西医的研究得到确认。
1胰系统疾病:包括口腔、食管、胃肠及肝、胆、胰等各种疾病,除消瘦症状之外,一般均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脑系统疾病:包括神经性厌食、延髓性麻痹和重症肌无力等,可表现为厌食、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脑系统思维活动也是导致消瘦的因素。如:抑郁症患者可由情绪低落、自卑、无自信心、思维缓慢、睡眠障碍、食欲缺乏等级症状。
3胎系统疾病
3.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伴有畏热多汗、性情急躁、震颤多动、心悸、突眼和甲状腺肿大。
3.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可伴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乏力、低血压及厌食、腹泻等。
3.3希恩综合征:见于生育期妇女,因产后大出血致腺垂体缺血坏死而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可有消瘦、性功能减退、闭经、厌食、恶心呕吐和毛发脱落等表现。
4漫性消耗性疾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本质是代谢的多,甚至有些营养物质未能充分利用就被代谢到体外,人体代谢行为受到胎系统调控,是多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主要有糖尿病多吃、多喝、多尿因为消耗的太多,最后也表现出消瘦;结核病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咯血等;肿瘤也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各种肿瘤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慢性感染可因不同的感染疾病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郭玉臣赞赏是对健康事业最简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