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y如吻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西医学病名,是乳腺组织的化学性炎性病变,炎性渗出细胞以浆细胞为主。临床特点为在非哺乳期或妊娠期发病,多数伴有先天乳头凹陷,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情神瘘管。全身炎症反应较轻。本病的临床重要性在于其与乳腺癌混淆,常因被误诊为乳腺癌而得不到适当的治疗。(病因病机)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复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凝血不从,气滞血瘀,凝聚成块,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溃后成瘘。亦可因气郁化火,迫血妄行而见乳头溢血。西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导管上皮分泌及厌氧菌感染有关。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或纤维阻塞引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或某一段导管上皮增生引起导管腔狭窄,既往有乳腺炎症或创伤史致使该区域导管中断、闭塞等。均可导致导管内分泌物积聚。继发地引起导管扩张,也有中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改变。管壁松驰,肌上皮细胞收缩力减弱。导致管内分泌物积聚。导管的管壁变薄、破裂,瘀积的分泌物或其分解产物外溢,刺激导管壁和导管周围组织产生化学性炎性反应,形成肿块。坏死液化为脓,甚至溃破为瘘。其后期突出的病理变化是导管周围脂肪组织内出现小的脂肪坏死灶,坏死组织周围大量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的浸润;可出现由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组成的炎性肉芽肿,要注意与结核鉴别。1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女性,偶有男性,均为非辅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多数病人有先天性乳头全部或部分凹陷,常见单侧乳房发病。少数病人也有双色乳房先后发病的。本病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期。1.1.溢液期乳头溢液是本病的一种早期表现,也有可能是少数病人的唯一表现,多为自发性、间歇性乳头溢液,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性、脓血性或血性,数量有多有少,输乳孔多有白色脂质样分泌物,并带有臭味。病人常常忽视少量、间断的乳头溢液。1.2.肿块期往往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患者感觉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并发现肿块。肿块多位于乳晕部,或向某一象限伸展,直经一至数cm不等,个别可达10cm以上。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表面可呈结节样,边界欠清,常与皮肤黏连,但无胸壁固定。继则肿块红肿烘热,疼痛明显,红肿范围扩大,甚至达1/4~1/2乳房,乳房皮肤水肿,有的可呈橘皮样变。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但乳房疼痛及全身炎症反应均较急性乳腺炎轻。也有些患者一直以乳房肿块为主诉,而且肿块逐渐增大,持续时间3年,5年或更长,当始终无明显的红肿表现。1.3.瘘管期约7~10天,乳房肿块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流出的脓液中常夹杂粉刺样或脂质样物质。常形成通向输乳孔的瘘管,创口久不收敛。或反复溃破,逐渐局部疤痕形成,局部组织坚硬不平,乳头更现凹陷,反复红肿溃破,常形成复杂性瘘管。2诊断要点2.1多发生在非辅乳期或非妊娠期的女性。2.2大多数伴有先天性乳头全部或部分凹陷。2.3单侧乳房发病多见,也有双侧发病者。2.4乳头溢液或乳晕部肿块,可发生红肿疼痛,约7~10天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杂脂质样物质。久不收口,或反复红肿溃破,形成瘘管。常与输乳孔相通。2.5有时肿块不红肿,但与皮肤黏连,或反复发作,疤痕形成,乳头凹陷更明显。2.6红肿化脓时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较轻。3鉴别诊断3.1乳腺癌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的炎症表现要与炎症癌鉴别,炎性癌多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病变发展迅速,皮肤呈紫红色,没有明显肿块可及,对侧乳房不久即被浸及,转移甚广。患者常于数月内死亡。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还应与硬癌鉴别,后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大,肿块常与胸壁固定,一般无疼痛,s片显示其肿块影密度较高。边界相对清晰且有毛刺,范围常比临床扪及的肿块要小,并可见泥沙样钙化点,一旦溃破则常流血水,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创口流脓或脓血,有时可暂时愈合的特点不同。3.2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炎症表现典型,全身症状较明显,溃破后流出黄稠,收囗相对快。3.3乳房结核从肿块到化脓常需数月之久,脓出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边缘多呈潜行性空腔,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以资鉴别,结核溃后形成的窦道,多位于乳房部,常与胸壁固定,一般不与乳头孔相通,并常有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史,可伴有低热、盗汗、疲倦、消瘦等结核病的毒性反应。1热毒蕴结症乳房结块红肿疼痛,伴发热、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余毒未清症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发时敛,或红肿溃破,或局部结块僵硬,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数。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这溢液期患者应寻找原因,适当对症处理,轻者也可不予处理,定期随访。肿块期尚未成脓时,积极治疗可望消散,若肿块未能消散,化脓或化瘘者,采用中医手术疗法,创伤小,痛苦轻,乳房外形改变少,而且疗效良好,容易被患者接受,由于肿块边界不清,故若切除不干净容易复发,而切除范围大则乳房外形改变太明显,但对疑有癌变的肿块,宜于先作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术中送冰冻切片检查。确诊后制定相应手术方案,以避免误诊为乳腺癌而行根治术,或疏忽漏诊延误病情。1内治法1.1辨症论治1?热毒蕴结症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选用瓜蒌牛蒡汤加减。乳头有血性溢液者,加茜草炭,生地榆、仙鹤草;乳头溢液呈水样者,加生苡仁、茯苓;化脓者,加白芷,炙山甲。2?余毒未清症治宜扶正托毒。若局部红肿热痛者,选用银花甘草汤加减;若气血两虚者,选用八珍汤加减。不论何型,均可酌加白花蛇舌头草、生山楂、虎杖、丹参等清热活血祛脂药物。2外治法2.1肿块期①肿块红肿热痛者,用黄金膏外敷。②肿块红肿不明显者,冲和膏外敷。③脓成者,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红油膏盖贴。3手术治疗?对乳晕下肿块及乳头溢液伴有乳晕下大导管普遍性扩张者作乳管切除术。?肿块位于乳晕外并较为局限者行单纯肿块切除或乳腺区段切除者。?弥漫性病变、反复切开引流致瘢痕性乳房伴有感染或乳瘘、乳管切除术后再发脓肿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疑有癌变的肿块。宜在冰冻切片检查基础上,再做再决定手术方式。1?婴儿出生后,若发现有乳头凹陷,应及时予以纠正恢复。2?避免穿紧上身衣及过紧不合适的内衣,以免乳头凹陷。3?经常保持乳头清洁,清除分泌物,并避免异物堵塞输乳孔。4?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炙热食物。5?发病后积极治疗,形成瘘管后宜及时手术,以防止病变范围扩大,病情加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xweiyana.com/myzl/20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