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以急性吐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胃肠道疾患,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常由于贪入了被细茵或其毒素污染的贪物后,而急性发病,也称为食物中毒。易被污染的食物包括海产品、盐脆渍品、未煮熟的食物及饮料、剩饭、米面、乳品、乳制品等。
一般于數小时及24小时内突然发生上腹痛,惡心呕吐,腹泻,泻下物为黄色稀水样或糊状,但无脓血,无里急后重下坠感,中上腹及脐周可有压痛。部分病人伴有发热、恶寒、口渴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吐泻频作,腹中剧烈绞痛,口唇青紫,四肢厥冷,手足抽搐甚至昏速等中毒症状。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患病,而免疫力低下者,易重复感染。
1.梁丘
[部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髌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猷底上2寸处取穴。
[h法]仰卧屈膝。常规消毒.用26号2寸毫针,直刺1~1.5寸深.强刺激手法,待明显得气后,用拇指向后捻转,捻转时有针感向上传导至腹部,局部有发热感,留针30~40.分,每隔10分运针1次。每日2次,3次痊愈,最多针5次。
2.尺泽
[部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取穴。
[方法]暴露穴区,常规消毒,用26号或28号1.5~2寸窖针,进针1寸左右,然后反复捻转提插,使酸、麻、胀等感应从时窝向上:沿上臂内侧,经中府穴向胸部走,下到剑突附近。如此手法操作1~3分,留针20~30分,每隔5~10分运针1次。每日可针1~2次,--般2~3次痊愈。
3.曲泽
[部位1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緣凹陷处取穴。
[方法]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肘部,可令病人用力握毕,使穴区静脉暴露怒张,碘酒、酒精消毒,用三棱针点刺穴区内静脉,使之出血3~5毫升,不闭针孔。两侧交替使用,每日2次,-般2次治愈。
4.大陵
[部位]在腕部,腕横纹正中,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方法]仰掌,常规消毒,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直刺0.8寸深,待得气后,施以提插或捻转泻法,尽量使针感向上传导扩散,留针30~-40分,每隔10分运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5.中渚
[部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指掌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之间凹陷处取穴。
[方法]半握拳,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针尖向上,迅速刺入皮下,进针0.3~0.5寸时捻动得气,得气后施以提插泻法,留针15~30分,每隔5分运针1次。每日可.针2次,一般3~5次痊愈。
6.天牖
[部位]在耳后下方,当胸锁乳突肌后缘,与下领角相平取穴。
[方法]坐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深度为0.8~1.2寸,待得气后.施以提插泻法,使感应向下传导扩散,留针30分,每5分运针1次。-般每日针2次,4~6次痊愈。
7.倜肠反应区
[部位]在膝下部,当足三里穴与上巨虚穴之间区域,用指腹触、按、摩来寻找反应点(即酸、痛、条索样物等),以其中最敏感点为针刺选穴。
[方法]仰卧位,常规消毒,用26号或28号3.寸毫针,针尖垂直刺入,深度为2~2.5寸,待明显得气后,施以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上.传导扩散,留针30~40分,每5分运针1次。-般2~3次痊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