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性肠炎的系统医学分析

北京酒渣鼻医院哪个好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

前言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以慢性炎性反应及肠黏膜上皮损伤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累及整个肠道,呈慢性复发性。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研究发现,其与宿主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物群、宿主免疫系统、环境因素等息息相关。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IBD患者普遍存在腹痛、腹泻或大便次数增多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都来源于肠道平滑肌的异常运动。其中,炎症对于肠道运动的影响极其重要。某一因素或者某些因素引起肠道上皮损伤,随即出现局部炎症反应,调动自身免疫系统,适当的免疫反应有助于损伤组织抵御有害因素,但是,免疫反应一旦过度却会加重损伤。局部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分泌或合成细胞因子等相关的炎症介质,同时,这些炎症介质也会募集血液中的炎症细胞,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些细胞因子或其他炎症介质在破坏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同时,也影响着位于黏膜下的平滑肌,使其出现运动功能紊乱,以致出现临床症状。过去,炎症性肠病在欧美多发,有人称之为“西方疾病”。然而近几年来,亚洲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西方发病率则呈相对稳定的状态。在中国,近20年IBD病例数也在迅速增加。慢性肠炎患者主要症状包括: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2、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就慢性肠炎展开研究,一是使用系统医学来给慢性肠炎做一个诊断图谱;二是通过这个诊断图谱来给慢性肠炎患者制定一个治疗原则;三是通过系统医学为患者制定组合方案。

参考文献。

[1]钱家鸣,杨红.中国炎症性肠病研究的历史回顾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5(09):-.

[2]董毅.Caspase-1/IL-1β轴与炎症性肠病肠功能紊乱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

第一部分传统医学对慢性肠炎的认识慢性肠炎系多种因素所致的肠道综合症候群,主要指肠道的吸收功能紊乱与炎症,其病情迁延,经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肠鸣腹冷,便中偶有黏液,脓血及未消化食物,经久不愈以致身体虚弱,引发多种病症。病因:1、内因一是情志因素,即内伤七情,二是脾肾阳虚;2、外因主要是饮食生活不调,气候寒热失节和病邪侵袭等因素使体内平衡遭到破坏,如暴饮暴食,饥饱不均,生吃不洁食物、饮品或不良嗜好、强刺激食物等,结合各种情志不调、郁结、劳伤,情绪过激等共同形成的致病条件,对肠道引发病理性伤害而造成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条件因素的不同,在辨证中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诊断时需详加辨析,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合理分清泌浊,补肾、健脾、和胃、通肠、兼顾各种不同的病因病机。慢性肠炎主要病变在脾胃和大小肠,与肝、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在精神紧张、情志失调、饮食刺激、肝气郁滞等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脾虚湿盛,运化失职,代谢失常,从而致慢性肠炎的产生。但是传统医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辨证论治,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太过主观。临床上经常出现辨错证的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时候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后容易将慢性肠炎患者诊断为急性肠炎或者急性阑尾炎。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辩证论治的时候应该采用西医的微观实验室检查才好给患者的疾病下定论。参考文献。[1]梁淑梅,刘惠琴.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药,,16(12):.[2]潘梅,王丽杰,黄芪.治疗慢性肠炎寒热夹杂型的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6(08):-.第二部分现代医学对慢性肠炎的认识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带有黏液,病程较长,均在3个月以上。研究表明,慢性肠炎主要受肠道感染和肠道黏膜组织免疫功能影响,因而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炎和调节免疫方案进行治疗。消化道系统中本身具有多种菌群,是一个微生态环境,健康人群中这种微生态环境保持其本身的动态平衡,肠道菌群是人体胃肠道复杂的微生态群落,种类超过种,总质量高达1-2kg,编码的基因数至少是人体自身基因的倍。这些细菌形成了一个种群密度梯度,从胃里的低密度(约为mL-1)到结肠里的高密度(约为mL。目前已知52个细菌门,其中大约5-7个门位于哺乳动物胃肠道,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杆菌门排名前4,约占总细菌量的97%。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和平衡的细菌生态系统。健康的肠道菌群有助于营养和药物的代谢、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完整性、免疫调节和病原体的抑制。肠道菌群紊乱就容易引发如腹泻、炎症性肠病。慢性肠炎的患者的消化道的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丧失其原有的平衡性,进而出现腹痛、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患者缺乏对慢性肠炎这种疾病的认识,在治疗的过程中仅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为主而忽视对患者消化道内环境的调节,所以,患者消化道内的微生态环境仍然处于失衡的状态,进而使消化道在轻微的外界刺激下就会出现功能失调的症状,长期如此慢性肠炎并没有得到改善。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慢性肠炎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易复发的疾病,采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只能缓解患者当时的情况,并不能进行根治,并且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让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进而使得后续再使用抗生素对慢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不能达到预想的疗效。参考文献。[1]潘梅,王丽杰,黄芪.治疗慢性肠炎寒热夹杂型的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6(08):-.[2]盛红霞.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肠炎[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5):27-29.[3]卢冬雪,陈昺伃,刘峰,孙志广,尚文斌,赵娟,于希忠,严晶.基于肠道菌群论苦寒药的临床应用[J/OL].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04):-[-07-22].[4]王学芬,闫明,李丽萍,宋双林,马久倩.急性菌痢所致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5(15):+.第三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分析慢性肠炎的诊断图谱基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慢性肠炎的认识,下面将对慢性肠炎采用系统医学的方式进行分析。1、外来病原物质侵入人体(外邪)炎症的发生是由于外来物质的侵入导致,慢性肠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即为微生物感染,常见病原菌包括霉菌、细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肠道组织作为最大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群,对氧化应激较为敏感。如果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超过了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防御能力则产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过度则会引起细菌易位和炎症反应。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属肠杆菌科,是革兰氏阴性菌,不产芽孢,无荚膜,在环境中分布广泛,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常表现为腹泻,可以用益生菌治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可引起胃肠炎、小肠结肠炎等,甚至败血症等疾病。它是一种在0-4℃也可繁殖的人畜共患致病菌,因此容易通过冰箱和冷藏食品(尤其是肉类和乳制品)感染人类。美国上报的两千多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中有一半患者为5岁以下儿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年的调查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该菌感染率和发达国家相近。通过研究表明,大肠杆菌素FY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药物,对胃肠道耶尔森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具有特异性生长抑制作用。参考文献。[1]吴月娥,郭亚明.二联用药治疗慢性肠炎50例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32(07):58+60.[2]潘波,曹乾榕.青紫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肠炎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5(06):.[3]李卫东,花宝金.中医药调控氧化应激防治肠炎癌变的机制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58(23):-.[4]BosákJuraj,MicenkováLenka,HralaMatěj,PomorskáKatarína,KunovaBosakovaMichaela,KrejciPavel,G?pfertEduard,FaldynaMartin,?majsDavid.ColicinFsubY/subinhibitspathogenicYersiniaenterocoliticainmice.[J].Scientificreports,,8(1).[5]刘婧文,黄成栋,凌莉,王菊芳,李志勇.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的建立[J].现代食品科技,,36(02):-.2、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虚)慢性肠炎的微观实验室检查下发现,结肠黏膜结构呈现不规则、腺体萎缩、细胞结构紊乱、隐窝异常、杯状细胞消失、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粘膜充血糜烂,浅表溃疡。前文说到,如果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超过了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防御能力则产生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过度则会引起脂质过氧化,导致肠黏膜屏障破坏。可以发现在炎症结肠黏膜、黏膜下层和固有层经常渗入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渗入的嗜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引发氧化应激和蛋白水解酶,导致细胞损伤,并伴随上皮屏障渗透性增加和管腔病原体入侵,反过来又加重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性损伤,最终导致肠黏膜坏死和溃疡。还有实验室研究表明,慢性肠炎小鼠的体重增长速率相比正常小鼠慢,并且伴有脱毛现象,大便软或者松散,部分不成形粘在肛周。观察小鼠结肠外观发现,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引导的小鼠结肠明显比正常小鼠的短且粗。还有就是慢性肠炎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显示结肠内有许多不规则溃疡,其中还有局灶性食管溃疡。参考文献。[1]吴玉丹,戴发亮,董仕桢,郭腾飞,高磊,常永超,高强.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DSS诱导的慢性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53(05):-.[2]潘波,曹乾榕.青紫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肠炎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5(06):.[3]李卫东,花宝金.中医药调控氧化应激防治肠炎癌变的机制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58(23):-.[4]赵金芳.DSS慢性肠炎中ER_β具有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5]BoZhang,XiaWang,XiaoyanTian,etal.ChronicActiveEpstein-BarrVirus-AssociatedEnteritis:CTFindingsandClinicalManifestation.,3、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盛)慢性肠炎患者可见结肠黏膜结构不规则,隐窝呈慢性炎症改变伴不规则增生。结肠、直肠镜检查见炎性息肉,增殖至出现多量粘膜桥炎性息肉,病程检查排除肠道肿瘤、肠结核、肠阿米巴病及克罗恩病。参考文献。[1]吴玉丹,戴发亮,董仕桢,郭腾飞,高磊,常永超,高强.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DSS诱导的慢性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53(05):-.[2]潘波,曹乾榕.青紫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肠炎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5(06):.4、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虚)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结、直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细胞免疫异常有直接关系。大部分患者均显示有IgG的增高,增高与病程长短性别等均无关。IgG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抗菌抗毒素抗病毒等作用并有调理及促进吞噬作用抗体的这些作用对于感染的控制有积极意义,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过敏或变态反应或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肠炎,患者虽然细菌培养阴性但症状常迁延不愈经各种治疗无效很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在生理情况下,人体肠道内寄居大量微生物,它们合成维生素,协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产生糖皮质激素作用增强因子,产生多种物质影响宿主免疫机能,在人体感染防御中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各菌之间互相依存和制约,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敏感肠菌被抑制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导致患者出现腹泻。多表现为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而肠球菌明显增加,益生菌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效果,一旦其数量减少,可诱发肠黏膜免疫反应或者肠道慢性炎症反应。还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β(ER-β)具有抗炎作用,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7α、IL-4等的产生,肠炎模型动物肠道损伤以及生活状态改善。在葡聚糖硫酸钠-氧化偶氮甲醇(DSS-AOM)肠炎-肿瘤模型中证实,一方面ER-β通过抑制炎症,减轻炎性损伤,一方面通过抑制上皮增生,促进上皮修复,促进屏障的完整防御损伤因素的作用,起到缓解病情防治癌症发生的作用。通过对免疫机制的调节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缓解病情。还可以通过检查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在肠粘膜组织中的情况来判断出现的炎症反应程度。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慢性肠炎中的肠粘膜组织中表达高,而在正常的肠粘膜组织中表达低。参考文献。[1]王大骏,郭燕妮.慢性肠炎患者某些免疫功能的初步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05):-.[2]于斌.美常安治疗腹泻的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11(10):-.[3]姬卫国,李薇薇,单艳,李伟明,王祥麒.复方苦参汤联合甲硝唑灌肠对慢性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40(04):-.[4]赵金芳.DSS慢性肠炎中ER_β具有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5]黄娟秀.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7(35):3-4.5、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亢)未能发现相关变化6、气体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气滞)慢性肠炎患者常见的气滞症状为腹胀、肠鸣、嗳气,在治疗慢性肠炎的时候采用高压氧的方式对慢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发现高压氧能够显著增强药物灌肠的疗效,有效率由55.3%增高至84.2%。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病变组织的氧供,改善组织的缺氧,有利于损伤组织的愈合。此外,高压氧能够改善肠道的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的愈合。当发生IBD时,肠黏膜中大量吞噬细胞耗氧量增加,机体抗氧化活性下降,在黄嘌呤氧化酶、花生四烯酸等作用下通过一系列反应,氧化物在体内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机体产生氧化损伤,并分解出丙二醛(MDA),使膜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强、大量Ca2+内流,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炎症介质(白三烯、TNF、前列腺素等),加重IBD肠黏膜的损伤。通过上述可以发现,慢性肠炎患者的发病机制有气体交换功能的障碍,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及其他好氧、需氧的免疫机制对肠道内的氧气消耗过度,导致整个肠道处于缺氧状态并且通过代谢产生具有高度活性的炎症介质损伤肠粘膜,从而使得肠道微生态处于一个紊乱的状态。还有一个就是临床常见使用的药物甲硝唑,属于抗厌氧菌感染药物,通过其对肠道内的致病厌氧菌的抑制,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通过上述可以发现慢性肠炎患者肠道内是存在气滞现象的。参考文献。[1]李春芳,孙力.高压氧联合药物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8(06):-.[2]宁海容,陈建文,刘慰华,黄河清.苍术合剂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抗氧化机制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9(S1):-.[3]姬卫国,李薇薇,单艳,李伟明,王祥麒.复方苦参汤联合甲硝唑灌肠对慢性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40(04):-.7、食物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肠滞)慢性肠炎发病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发病时普遍存在腹泻的情况。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g,可伴有黏液、脓血或含未消化的食物,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绝大多数慢性肠炎患者的粪便存在稀烂以及不消化的食物的残渣,就是由于慢性肠炎患者的肠道的营养物质交换功能减弱,小肠吸收不良,导致肠道不能吸收输送进来的营养物质而直接排出体外,并且排出体外的粪便普遍有酸臭现象。参考文献。[1]于斌.美常安治疗腹泻的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11(10):-.[2]韩亚鹏,姚青华.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肠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32(25):67.8、血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血瘀)国外研究证明,在慢性肠炎患者血中因血小板活化而形成大量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进而参与血栓并发症的形成。现代医学证实,慢性肠炎病人常伴发高凝状态,易合并血栓形成,发生率可达45.12%。其机理可能是血小板活化及其衍生的血栓素A2(TXA2)易使血小板聚集,引进高凝状态,阻塞肠黏膜微循环,加重肠黏膜缺氧损伤,并且在肠镜下可见充血以及自发性出血点。治疗前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除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电泳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提示存在着较明显的高凝血状态,血液黏稠度增高。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较明显的下降,血液黏稠度明显下降。参考文献。[1]李五生,谢飞,金宗英,成川华.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研究[J].都医学院学报,,8(04):-.[2]彭月芹,倪秀军,杨耀文,裴俊清,唐秀丽,许艳花.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37(03):-.9、体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湿阻)慢性肠炎采用Mintr的分级法发现,一级、二级、三级的患者都有明显的黏膜充血、水肿的现象。一级患者的黏膜属于轻度水肿;二级患者的黏膜开始出现充血、水肿并且呈现颗粒状,易接触性出血或者有散在的自发性出血点;三级患者的黏膜不仅黏膜明显充血,还出现明显的自发性出血和接触性出血。慢性肠炎实验研究发现,大鼠解剖后观察结肠外观及黏膜表面发现,慢性肠炎大鼠的结肠有多例与相邻脏器有轻度的粘连,结肠充血水肿,病灶处结肠壁增厚。参考文献。[1]谢飞,李五生,金宗英,马亮,杨清虹.加减白头翁汤糊剂灌肠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11(01):96-97+.[2]宁海容,陈建文,刘慰华,黄河清.苍术合剂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抗氧化机制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9(S1):-.慢性肠炎的病理变化,从系统医学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变化为:阳虚(免疫功能减弱)+湿阻(肠粘膜充血、水肿)+气滞(肠道内的氧气消耗过度)+血瘀(微循环障碍)+外邪(致病菌增多)+阴虚(肠粘膜缺损、溃疡)+肠滞(肠道的营养物质交换功能减弱)+阴盛(如果存在)一个慢性肠炎的病人,其具体病理变化可以用如下的诊断图谱来表示。第四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制定慢性肠炎的治疗原则1、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2、增强体液交换功能(利湿)3、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4、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5、抑制外来病原物质(祛邪)6、恢复人体损伤组织(补阴)7、增强食物交换功能(通肠)8、减少人体组织增加(消阴,如果存在)1、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慢性肠炎主要受肠道感染和肠道黏膜组织免疫功能影响,因而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炎和调节免疫方案进行治疗。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可有效抑制慢性肠炎大鼠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其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从而起到治疗慢性肠炎的功效。因而现代医学临床上常使用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肠炎,两种药物的优势互补可促进肠道内菌群的平衡,起到免疫性防御,有效抑制致病菌,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双歧杆菌、乳杆菌作为肠道里的有益菌时刻维持着肠道微生态的稳定。一旦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肠球菌明显增加,益生菌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并且可诱发肠黏膜免疫反应或者肠道慢性炎症反应。由于患者缺乏对慢性肠炎的认识,在治疗的过程中仅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为主而忽视对患者消化道内环境的调节,所以,患者消化道内的微生态环境仍然处于失衡的状态,进而使消化道在轻微的外界刺激下就会出现功能失调的症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还使用中药制剂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进行调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的明显优于仅适用西药抗感染治疗的患者,患者的复发几率也明显降低,主要是因为使用西药抗感染的同时使用中药制剂由内而外、标本兼治,进而使患者消化道内的微生态环境维持平衡,由内而外的恢复患者的消化道功能,进而增强患者的消化道的免疫力,降低再次被感染的风险。临床上使用温阳药对慢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占比最多,例如慢性肠炎案方用葛根芩连汤、四神丸、附子理中汤合方加减。处方:葛根30g,黄连12g,黄芩10g,炙甘草10g,补骨脂20g,肉豆蔻15g,制吴茱萸6g,醋五味子10g,制附片10g,干姜10g,党参20g,炒白术15g,焦三仙各10g。三个月后诸症稳定,大便1-2次/d基本成形,排气不多,无胃痛腹痛,无口干口苦,疲倦乏力。此方对孕妇、脯乳期妇女禁止使用。方中一共有12味药,温阳药有7味,占去了一大半的药味数。其中的温阳药主要是炙甘草、补骨脂、肉豆蔻、制吴茱萸、干姜、党参、炒白术。由此可见,在为慢性肠炎患者选方时应该注重补阳药的选择,提高机体免疫力方能达到治本的疗效,降低再次被感染的风险。系统医学药物推荐:党参、炙甘草、干姜、炒白术、补骨脂、黄芪、防风、肉豆蔻、制附子、吴茱萸、升麻等。现代医学药物推荐:双歧杆菌。参考文献。[1]盛红霞.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肠炎[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5):27-29.[2]姬卫国,李薇薇,单艳,李伟明,王祥麒.复方苦参汤联合甲硝唑灌肠对慢性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40(04):-.[3]王学芬,闫明,李丽萍,宋双林,马久倩.急性菌痢所致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5(15):+.[4]马春雷,李方玲.葛根芩连汤方证要义与合方应用[J].吉林中医药,,38(05):-.2、增强体液交换功能(利湿)中医治疗的处方中普遍都运用祛湿的药物对慢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且有很好的疗效。比如健脾温阳止泻汤,药物如下: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白芍20g、炮姜9g、补骨脂9g、肉豆蔻9g、五味子9g、炒山药20g、薏苡仁30g、木香(后下)6g、槐花9g、炙甘草9g。随症加减:湿重者加苍术、佩兰。基本方中就有白术、茯苓、薏苡仁,随证加减还增加了两味祛湿药,在临床的应用中此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还有临床常用的参苓白术散,方药组成:党参20g、山药20g、苡仁20g、茯苓15g、白扁豆15g、白术15g、莲子肉15g、砂仁10g、桔梗9g、甘草6g。以上诸药加水煎服,每日1剂,10d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方中使用了薏苡仁、茯苓、白扁豆、莲子肉等祛湿药物。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消失。系统医学药物推荐:茯苓、薏苡仁、法半夏、莲子肉、白扁豆、白术、泽泻、车前子、苍术、佩兰、芡实等。参考文献。[1]谢飞,李五生,金宗英,马亮,杨清虹.加减白头翁汤糊剂灌肠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11(01):96-97+.[2]史圣华,莫日根.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肠炎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31(09):67.[3]李宇.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心理月刊,,15(02):.3、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传统医学的方中大部分也包含了行气药,如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案例为40岁慢性肠炎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其腹胀、嗳气的症状消退。方拟半夏泻心汤化裁。处方:法半夏10g、黄连10g、黄芩10g、干姜10g、党参10g、枳壳10g、炒白术30g、莱菔子10g、香附10g、焦三仙30g、炙甘草6g。方中行气药有枳壳、香附以及莱菔子,焦三仙也具有一定的行气功效。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或多或少均有精神忧虑或焦虑方面的症状,并且与病史长短有关,故在治疗中要加心理疏导,必要时加内服中药或抗抑郁药,疗效更佳。系统医学药物推荐:枳壳、香附、莱菔子、砂仁、桔梗、柴胡、枳实、厚朴、木香、陈皮等。参考文献。[1]宁海容,陈建文,刘慰华,黄河清.苍术合剂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抗氧化机制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9(S1):-.[2]石杨,常婧舒.李秋贵运用半夏泻心汤临床经验总结[J].环球中医药,,9(07):-.[3]潘波,曹乾榕.青紫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肠炎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5(06):.4、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系统医学药物推荐:三七、葛根、当归、川芎、侧柏叶、槐花、红花、白芷、延胡索等。参考文献。[1]李五生,谢飞,金宗英,成川华.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研究[J].都医学院学报,,8(04):-.[2]彭月芹,倪秀军,杨耀文,裴俊清,唐秀丽,许艳花.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37(03):-.5、抑制外来病原物质(祛邪)炎症的发生是由于外来物质的侵入导致。慢性肠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即为微生物感染,常见病原菌包括霉菌细菌病毒等,因此在治疗上也主要针对肠道病菌进行控制。肠道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湿润空间,适合厌氧菌的生存和繁殖,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对于革兰阴性菌灭杀效果显著。甲硝唑属于广谱抗厌氧菌药物也有较好的抗原虫疗效临床多用于控制厌氧菌引发的各类感染。有研究数据表明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复发率控制上有很好的疗效,肯定了二联用药的价值。但是使用抗生素造成的副作用也很多,这就成了西药治疗疾病的一大缺点。系统医学将传统医学的优点与现代医学的优点相互融合就有了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且有研究表明,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给慢性肠炎患者带来了很好的疗效。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采用甲硝唑灌肠联合复方苦参汤内服的方式有很好的疗效。甲硝唑灌肠方式,同时采用复方苦参汤灌肠,药方组成如下:青黛2g,白芨10g,苦参、黄柏、丹参、丹皮、侧柏叶、槐花各15g,白头翁、白芍、败酱草各20g,加水煎煮,弃渣留汁ml,给予保留灌肠,灌肠时,药液温度为38℃-40℃,1次/d,以14d作为一疗程。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为苦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菌与抗炎效果。甲硝唑同样为临床常见药物,属于抗厌氧菌感染药物,其可有效减少致病菌,抑制患者结肠上皮内免疫反应。系统医学药物推荐:黄连、黄芩、黄柏、苦参、败酱草、青黛、白头翁、蒲公英等。现代医学药物推荐: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柳氮磺胺吡啶、诺氟沙星等。参考文献。[1]吴月娥,郭亚明.二联用药治疗慢性肠炎50例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32(07):58+60[2]姬卫国,李薇薇,单艳,李伟明,王祥麒.复方苦参汤联合甲硝唑灌肠对慢性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40(04):-.6、恢复人体损伤组织(补阴)针对微观实验室检查肠道黏膜糜烂、有浅表性溃疡的患者应该予以滋阴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存在肠粘膜破损、糜烂的患者不多,针对这一类患者最常使用的滋阴药主要是白芍以及五味子。通过拆方也可以发现,慢性肠炎患者使用滋阴药物进行治疗的也为数不多,主要还是通过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加强肠道黏膜的修复。系统医学药物推荐:白芍、五味子、生地黄、乌梅等。参考文献。[1]吴玉丹,戴发亮,董仕桢,郭腾飞,高磊,常永超,高强.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DSS诱导的慢性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53(05):-.[2]潘波,曹乾榕.青紫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肠炎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5(06):.7、增强食物交换功能(通肠)传统医学认为,在患者本身就存在腹泻的情况下不宜使用通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不少临床研究表明,在患者腹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通肠药物的给予,保证患者肠道内毒素能顺利排出,清空肠道,营造新的肠道微环境。系统医学药物推荐: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参考文献。梁淑梅,刘惠琴.中医药治疗慢性肠炎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16(12):.8、减少人体组织增加(消阴)慢性肠炎患者出现阴盛的情况占少数,因此在为患者选药组方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有医生自拟青紫合剂治疗,药用:青黛、紫草、白芨各30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连、黄芩、黄柏、苦参、枳壳、白术、五倍子各20g。采用公认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抑制肠道息肉的异性增生。当然,使用消阴药主要是在患者存在阴盛的前提下使用。如果存在阴盛情况下,系统医学推荐的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等。参考文献。[1]吴玉丹,戴发亮,董仕桢,郭腾飞,高磊,常永超,高强.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DSS诱导的慢性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53(05):-.[2]潘波,曹乾榕.青紫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肠炎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5(06):.[3]许广涛,潘良富.中药预防多发性结肠息肉术后复发60例报告[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6(04):.第五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制定慢性肠炎的组合方案经过上述的分析,那么就可以根据慢性肠炎的病理变化来制定相应的精准治疗方案了。从上述的论述,最佳的组合方案,就是根据上述的具体诊断图谱,制定出一个具有类似维度和数值的功效图谱的治疗方案。下面,对照慢性肠炎的功效图谱,我们分别为大家展示3种示例类型,分别是生物医学方案、植物药方案和中西混合方案。1、生物医学组合方案双歧杆菌+柳氮磺吡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0.63g/次3次/d---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g/次4次/d----对应的功效图谱如下:双歧杆菌为消化类药,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即为系统医学当中的补阳类药物;联合磺胺类抗菌药柳氮磺吡啶抗菌消炎。从上述功效图谱可以看出使用西药治疗慢性肠炎太过局限,靶向性很强,但是没有考虑整体性,导致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以后复发率高并且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参考文献。盛红霞.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肠炎[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5):27-29.2、植物药组合方案真人养脏汤合四神丸加减。处方如下:补骨脂10-15g,五味子9g,肉豆蔻10-20g,吴茱萸10g,人参(另炖)12g,当归10g,炒白术10-20g,白芍15g,香附9g,制附子(先煎)10g,肉桂9g,干姜10g,罂粟壳5-10g,煨诃子15-20g,车前子(包)10-15g,泽泻12g。补骨脂10-15g,吴茱萸10g,人参(另炖)12g,炒白术10-20g,制附子(先煎)10g,肉桂9g,干姜10g车前子(包)10-15g,泽泻12g诃子15-20g,香附9g,肉豆蔻10-20g,罂粟壳5-10g当归10g--五味子9g,白芍15g,--对应的功效图谱如下:传统医学对慢性肠炎的治疗考虑了整体性,给药方案相对于现代医学更广泛,在为慢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往往使用传统医学进行治疗能带来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复发率远远小于现代医学治疗后的复发率。参考文献。张德怀.口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肠炎50例[J].光明中医,,30(01):68-69.3、中西医学组合方案健脾柔肝凉血方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健脾柔肝凉血方常用药物为:党参15g、败酱草15g、陈皮15g、生白术15g、茯苓15g、黄连15g、生白芍25g、生地黄15g、芡实15g、郁金20g、马齿苋30g、生侧柏叶15g、地榆炭15g、茜草炭15g、白及15g、生甘草6g。党参15g、生白术15g、芡实15g、生甘草6g茯苓15g陈皮15g、郁金20g地榆炭15g、茜草炭15g、败酱草15g、白及15g、生侧柏叶15g黄连15g、马齿苋30g、-生白芍25g、生地黄15g--对应的功效图谱如下:美沙拉嗪肠溶片的主要药理机制为:在包肠衣后于肠中崩解,大部分药物可抵达结肠,作用于炎症黏膜,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合成和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对肠壁炎症有显著的消炎作用,对发炎的肠壁结缔组织效用尤佳。属于系统医学的补阳类药物。参考文献。焦莹,吴极,刘四顺,李东平.健脾柔肝凉血法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肠炎便血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12(14):-.4、系统医学组合药方仙鹤草35g,仙灵脾28g,威灵仙14g,仙茅14g茯苓57g,泽泻28g陈皮28g、郁金28g当归28g,赤芍28g黄连7g制大黄14g生地黄14g--对应的功效图谱如下:以慢性肠炎的病理机制为基础,系统医学为导向,选择在相关治疗原则上最有效的方案,才是真正的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第六部分关于辨证施治性肠炎在我国男女老幼均普遍存在,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常伴有反复腹痛腹泻、腹胀肠鸣等临床表现,并且病程通常在两个月以上。但是慢性肠炎患者的特点在于,排便后腹痛情况得到缓解。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或多或少均有精神忧虑或焦虑方面的症状,并且与病史长短有关,故在治疗中要加心理疏导,必要时加内服中药或抗抑郁药,疗效更佳。“方-病-人”模式病是指现代医学诊断明确的疾病,而人则是具备某种心理特征、生活背景、体质特征的个体。我们所使用的方既要对准相应的证,也要适应相应的体质。第七部分结语近年来,随着我国人群生活水平的改善,慢性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疾病后期易诱发结肠癌的发生,因此预防以及治疗慢性肠炎受到了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xweiyana.com/myfz/23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