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机制:骨髓造出大量没有功能的白血球、且占用正常白血球位置、抢占三系细胞资源导致三系细胞减少,
一、典型特点:
1、三系减少+肝脾肿大+侵润表现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减低为再障、溶血性贫血只出现红系减少
二、分类
1、我国分类:
(1)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白细胞(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急性粒细胞性白细胞
(2)慢性白血病:(1)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慢性粒细胞性白细胞
2、FAB分型:英法美分型、
(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AM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的FAB分型:M0-M7、最有意义的为M1-M7
(1)M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
(2)M2: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3)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30%可诊断
(4)M4: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均为≥20%可诊断
(5)M5: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80%
(6)M6:急性红白血病
(7)M7: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记忆:你不要一(M1)味(未分化)而(M2)补(部分分化)、
三(M3)年了早该有(早幼粒细胞)了、
四(M4)年前把礼(粒细胞)单(单核细胞)都收了、
我(M5)担(单核细胞)心六(M6)月的红(红白血病)花、
能否带来七月(M7)最后的(巨核细胞)希望
三、临床表现:
1、三系减少(贫血+出血+感染)+肝脾肿大
2、特征性表现:胸骨压痛、侵犯骨骼出现胸骨中下段压痛见于所有白血病
3、白细胞减少:感染、G-杆菌、主要发生感染为口腔内感染、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4、血小板减少:出血、浅表部位出血: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颅内出血:突发高热、血小板急剧减少、为白血病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
5、M3型易出现DIC(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6、侵润增殖的表现:
(1)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侵润中枢神经系统为中枢神经系统性白血病、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缓解后的儿童(3)侵犯睾丸出现睾丸肿大、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缓解后的幼儿或轻少年
(4)容易侵犯侵润口腔(口腔增生)、牙龈(牙龈结节)、常见于:M4/M5
(5)白血病的特异性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1、首选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活跃、只要出现原始细胞大于30%可诊断
2、细胞化学染色、
(1)POX/MPO过氧化物酶试验:
①(-阴性)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②(+-+++)强阳性:为M3(早幼粒细胞≥30%)、偶尔可见M2(早幼粒细胞≤30%)、
③(-阴性-+)微弱阳性:见于M5、
(2)PAS糖原染色实验:(+阳性)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NS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①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阴性)、
②阳性:NSE(+)、能被抑制:氟化钠可抑制为M5、不能被抑制:氟化钠不能抑制为M3
(4)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粒酸酶:
①升高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急性变、类白血病生高特别明显
②降低见于:急粒、慢粒
记忆:小玲(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喜欢有头脑(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能力(侵犯睾丸)的男人、从不吃过期的话梅(过氧化物酶试验POX、阴性)和不好的话梅(NS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只吃正宗的话梅(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粒酸酶、阳性)和糖(糖原染色实验阳性、PAS)、
(5)Aure小体(棒状小体):
①棒状小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②棒状小体粗大: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
③棒状小体稍细: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
3、免疫学检查:白血病细胞表面标志相关抗原(确定白血病的细胞来源、主要看白血病细胞表面的免疫学标志)
(1)B细胞:表面存在CD10、CD19、CD20、CD22为B细胞来源
(2)T细胞:表面存在CD2、3、5、7、8、10为T细胞来源(均为10以内的小数字)
(3)NK细胞:表面存在CD16、CD56为NK细胞来源(与6有关)
(4)单核细胞:表面存在CD13、CD14、CD15为单核细胞来源、记忆:一生一世一个我
4、染色体基因改变
(1)M3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t(15:17)为第17对染色体缺失半臂在第15对染色体上融合、17缺失的基因为维A酸受体基因(RARα)、15对染色体融合基因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表现为:维A酸受体基因+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RARα-PML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t(9:22)、第9对染色体缺失半臂在第22对染色体上融合、形成融合基因为:Bcr急淋/abl慢粒融合基因
五、治疗
1、治疗目标:完全缓解:症状体征消失、血象、骨髓象基本正常、无法达到痊愈
2、化疗:
(1)急淋吃VP:长春新碱、泼尼松
(2)急粒肯定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3)M3维甲酸:首选化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砒霜)、五年生存率95%
(4)中枢注甲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
3、睾丸系统性白血病:双侧照射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区别:以细胞的分化程度来确定急性与慢性白血病)
一、最突出的表现:三系减少+胸骨后压痛(所有白血病均有)+重度脾肿大(早期)、巨脾(5cm以上、左上腹增大肿块进行性增大、脾缘平脐)
注:巨脾只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或血吸虫病(传染病学)
白细胞瘀滞症:晚期表现,白细胞大于20×/L、
二、实验室检查
1、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
2、碱性磷酸酶NAP:降低、见于:急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均会下降
注:类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极为相似,但NAP明显升高
3、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染色体核型为:T(9;22)、融合基因为:BCR-ABL基因
注:美国医生发现、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白细胞性白血病也可见但比较少见、
三、分期
血象(外周血)
骨髓象(骨髓血)
慢性期
原始粒细胞<10%
原始粒细胞<10%
加速期
原始粒细胞≥10%或嗜碱性粒细胞>20%
原始粒细胞>10%
急变期
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注:急变期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四、治疗:首选:伊马替尼、次选:羟基脲、淘汰药:马利兰因副作用大现已被淘汰
记忆:曼利屁(脾脏)股真够大(脾大、巨脾)、一枪(羟基脲)一马(伊马替尼)进费城(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的癌前病变)
一、典型特点:骨髓象特点:原始细胞小于30%可诊断骨髓增城异常综合征、
注:原始细胞大于30%可诊断白血病、
二、分型:FAB分型(英法美分型):
血象(外周血)
骨髓象(骨髓血)
RA难治性贫血
原始细胞<1%
原始细胞<5%
RAS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
原始细胞<1%、
原始细胞<5%+环形铁粒幼细胞>15%
RAEB难治性贫血+原始细胞增多
原始细胞<5%
40%患者可转变为白血病
原始细胞5%-20%
绝对不超过30%
RAEB-T难治性贫血+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
原始细胞≥5%
60%患者可转变为白血病
原始细胞20%-30%、棒状小体Auer小体(带套T)
CM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转变为白血病概率为30%
不是考试内容
注:环形铁粒幼细胞>15为RAS、出现棒状小体(AUBT)为RAEB-T、二者同时出现以重症为主要诊断
记忆:大S带环、小菲棒棒带T、啊啊啊
三、临床表现:三系减少:贫血、感染、出血、肝脾肿大
四、核性表现:病态造血(血象)
1、红系:发育不平衡、出现特异的:环形铁粒幼细胞、
2、粒系:分叶过多、细胞颗粒减少、出现特异的:棒状小体
3、细胞:可见巨细胞变为小巨核细胞
五、诊断:1、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2、血红蛋白小于、3、中性粒细胞小于1.5×/L、血小板小于、均为持续6个月、三个条件至少满足2个以上可诊断
六、治疗:(对症治疗促进造血:雄激素、造血因子治疗等)
1、RA、RAS绝对不用化疗:一般对症治疗、雄激素促进造血、RAS部分人群对维生素B6(VB6)有效、
2、RAEB、RAEB-T必须化疗治疗:使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化疗
注:临床上常减少化疗药剂量可达到较好效果
3、基因治疗:BNT基因治疗、可使部分人缓解或治愈(国际上最新治疗方法)
4、最佳治疗(最有效):骨髓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一、发病原因:EB病毒有关(鼻咽癌也为EB病毒)
二、特点:无痛性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三、确诊:淋巴活检、绝对不是骨髓活检
四、分类
1、霍奇金淋巴瘤:HL、发病率:8%、活检可见RS细胞(里斯细胞、镜影细胞)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率:92%、最常见、
(1)T细胞来源:扭曲性淋巴瘤、间接性大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Sezary淋巴瘤
记忆:“大”“S”“扭”着屁股、走在“T”型台上(无论任何淋巴瘤带有:“大”“S”“扭”、“T”来源均为T细胞)
(2)B细胞来源:、弥漫性滤泡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性淋巴瘤中最常见)、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浆细胞骨髓瘤、
注:Burkitt淋巴瘤:细胞表面标志:染色体:8、14、记忆:爸(8)要死(14)了
套淋巴瘤:细胞表面标志:染色体11、14、记忆:要要要死了
五、非霍奇金性淋巴瘤恶性分类
1、低度恶性常见:小淋巴细胞性、滤泡性小裂细胞型
2、中度恶性常见:滤泡型大裂细胞型、弥漫型小裂细胞型、弥漫型大细胞型
3、高度恶性常见:免疫母细胞型、淋巴母细胞型、小无裂细胞型
记忆:“小无裂”“母”是高度、“弥漫”“大胞”是中度、“小淋”“小裂”是低度
六、临床分类: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L、8%)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2%)
发病人群
儿童
成人多见
典型细胞
RS细胞、里斯细胞、镜影细胞
T、B细胞、最常见:弥漫性滤泡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表现
均有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下淋巴结肿大、(共用特点)
特异性表现
皮肤瘙痒、饮酒后淋巴结疼痛周期性发热、
无
确诊方法
确诊均依靠淋巴活检(共用诊断标准)
转移方式
淋巴内转移、很少出现转移
淋巴外转移、易转移到回肠
七、分期
1、根据有无全身表现分为:A期与B期、只要发热(体温大于38℃)、体重减轻(10%以上)为B期、其余全部为A期
2、根据淋巴和转移分为:
(1)I期:只有一个淋巴结肿大、
(2)II期:隔肌一侧多个淋巴结肿大、必须在同一侧
(3)III期:隔上、膈下均有淋巴结肿大、或直接侵犯脾脏、
(4)IV期:出现远处转移、如肺、肝、骨髓转移等
记忆:只有1个是I期、一侧多个是II期、上下或脾是III期、肺肝骨髓是IV期
注:脾大IIIS、无脾大IIIE、脾脏Spleen
八、治疗:放疗+化疗(为主)
1、霍奇金淋巴瘤HL:症状轻、恶性程度低、化疗方案:ABVD方案:阿霉素+博霉素+长春花碱+甲氮咪咹(饿不死方案)
注:老方法化疗方案、MOPP方案: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泼尼松、COP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甲基苄肼+泼尼松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症状重、恶性程度高、化疗方案: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哆索米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翘辫子方案)
注:环磷酰胺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3、弥漫性滤泡大B细胞淋巴瘤出现表面标志CD20阳性:可用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
注:贫血与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关:出现贫血补充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阳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