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平人阁的学友们,大家好,今晚中欧校友国学会邀请到一位骨伤科中医师来谈一谈他对中医骨伤科的理解,和对骨伤患者的建议。
胡追成医生,六院针推伤科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博士。推崇古法针灸,但也提倡中西互参,临床治疗中,多应用阴阳对应平衡针法及董氏奇穴疗法,尤其擅长治疗痛症和眼底病。
胡医生:大家晚上好,感谢国学会的邀请,我今天来给大家做一个有关中西医骨科的分享。
主持人:骨科有中医和西医,您是中医,那能谈谈,中医在骨科治疗方面有哪些长处?在什么情况下建议选择看中医?
胡医生: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中医是经验医学,中医骨伤科以古代解剖学为基础,哲学为导向,而西医是实验医学,西医骨科以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为基础。
中医骨伤科并称,说到伤科一般就是中医的,而西医则是骨科,从名字上看,也可体现两个学科之间的差别。中医骨科在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天然中草药和针灸治疗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注重功能和结构的统一,讲究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协调阴阳等整体观念得到更多的体现,更多地强调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主要依靠人体系统内部的动力,重在引导,激发人体自愈的潜能。而西医多注重手术,通过手术器械的被动修复为其主要特点,对于骨骼疾患引发的各种软组织(肌肉,韧带,神经等)问题没有太好的保守治疗方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骨科手术不时有因为手术指证把握不严格而出现滥用的例子。比如我在临床上就会遇到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没达到突出级别,仅仅只是膨隆,症状很轻,根本没必要手术,但是却做了,这就非常可惜了,颈椎病也有类似的情况。刚才说过,对软组织问题西医目前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案,但中医在这方面优势很大,正骨手法、针灸、中药内服外用等等,治疗效果都远好于西医。
可以说,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手术的必要(排除了西医手术指征),都建议骨伤科疾患选择中医治疗。
主持人:中医可以从西医那里学习到什么?或者可以和西医进行配合治疗吗?
胡医生:现在有一些中医粉攻击西医,认为西医治标不治本,还有一些药商为了卖药毫无道德,但我个人认为大部分都是子虚乌有无稽之谈,是在抹黑西医。我们需要客观一点,从中医可以从西医那里学习到什么入手。虽然中医以古代解剖为基础,但是中医由于受到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及人死之后入土为安等封建观念的影响,对于解剖的认识无法达到现代西医学的高度,甚至中医的脏腑都与西医不同,主要是中医采用了由外向内推导的黑箱模式,所以有的脏腑甚至就是功能性的概括,而不是实质性的,比如中医的三焦。中医更多的注重功能,更强调气血经络和精气神,对于人体解剖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也不够精细,对于一些疾病的认识也不如西医深刻,主要是因为中医治疗多注重部位和各种症状的集合,而对于解剖结构上的病因判读不如西医。在《黄帝内经》里有一章专讲各种各样的腰痛,但通篇看下来以后发现,都是从经脉方面解读的,在具体解剖结构上的病因,是没有任何说明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上的肌筋膜炎、横突问题、腰椎间盘突出甚至骨癌都会引起腰痛,如果你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不是很熟悉,光从经脉去认识,就会有一些局限。如果我们对骨骼肌肉神经脊髓都了解得很清楚,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就会更加明了和清晰,在治疗和疾病预后的功能锻炼方案选择上,我们会更加心里有数,获得一加一(中加西)大于二的效果。西医一些封闭,激素疗法还有一些麻醉性镇痛药物,在处理一些急性剧烈性的疼痛时,也有其一定优势,不应该排斥,当然前提是不可以滥用。我们在临床上,如果病人疼痛非常剧烈,针灸效果不是很好时,可以考虑应用西药的消炎镇痛剂,急性水肿期可以在短期内使用激素和脱水药物,没必要谈激素色变。
对于一些应该手术的骨科疾病,如果丧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和后果,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有一个颈椎病的病人,已经压迫到脊髓,并且有变性了,产生了大小便失禁和足部无力的症状,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是需要进行手术的。
最近我在临床上遇到两例癌症骨转移的例子。其中一例,是有一个患者送到我们科,他脖子痛得根本无法立起来,核磁共振一拍发现已经骨转移,并且侵蚀严重,这意味着患者随时可能因为颈椎不稳出现截瘫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立刻将病人转到肿瘤科,中西医互相配合进行治疗。
我们在坚持中医治疗的同时,要加强与西医的沟通和学习,对疾病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也可以减少误诊和误治。同时有些疾病如果自身水平的限制,无法扭转疾病的发展,必须权衡利弊,该手术的还是要手术。我临床经常向西医同道请教,对疾病的认识、治疗、预后等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交流,对一些疾病中西医处理的利弊也就更加明了,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患者的治疗得到最大的优化。
主持人:您个人擅长的哪些方面的治疗?
胡医生:个人毕业后一直在针灸科(针推伤科)工作,而目前针灸科处理最多的就是骨骼软组织疾病导致的各种疼痛,可以说对这些疾病的处理是比较拿手的,不少疾病都可以做到针灸当时就止痛或疼痛缓解(但是不等于痊愈了,只能说针灸治疗有优势,治疗方向是正确的)。由于处理好了不少顽固性疼痛,与有些患者建立了较高的信任度,一些疑难疾病也就来向我咨询。所以临床对于一些杂症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难治性眼底病(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急迫性和压力性尿失禁、面瘫、慢性和过敏性鼻炎、胃炎(西药效果不好或用了西药后仍然胃部不舒服的)、针刺减肥等。
主持人:在行医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节点或转变吗?
胡医生:08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我以前在学校里面搞研究,天天就是查文献写文章做实验说,可以说对临床接触的不多,甚至对临床感到很困惑,医院跟一些医生学习。但真正开始实习以后呢,是有一点失望的,因为感觉和想象中非常神奇的中医不太一样。08年的时候,我读到一本让我非常震撼的针灸古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所见的针灸临床水平和古代针灸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古籍,甚至背诵,并对中医传统的针法开始大量的临床验证。那段时间,临床水平提高也很快,但是我很快发现对于疾病的认识只停留在阴阳气血和脏腑的阶段过于抽象和笼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病治得又快又好,有些病治不好又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非常苦恼。由此开始了对西医解剖的进一步学习,和西方现代针刺疗法理论体系的学习,作为对传统中医的针灸的进一步补充,由此也形成我现在针灸时经络、全息和解剖三者结合的针灸风格。
主持人:能从临床医生的角度,给大家一点看病治病方面的建议吗?
胡医生:如果自己对疾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都建议看医生。有道是久病成良医,如果自己可以判断,也知道平时如何处理,可以自己先行处理。但是如果自己的方法解决不了,就不建议拖了,一定去看看医生有无其他情况。就骨伤科来说,轻度疼痛,可以自己拔罐,理疗,热敷贴膏药等,但是如果缓解不了,疼痛超过2周,最好马上就医,对于剧烈疼痛,尤其一些撕裂样的疼痛,一定想办法看专科医师,因为有的是血管瘤引起,有的是脏腑急症,一旦拖延,可能会危及生命。眼底病,包括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等,一旦确诊,赶紧进行针灸和中药的治疗,因为西医对这类疾病没有很好的办法。这一类型的疾病是耽误不起的。以视神经萎缩来举例,如果基础视力比较好,做针灸视力恢复的空间就比较大,恢复速度也会比较快。比如现在视力是0.6,耽误了治疗以后,降到了0.2,这个时候再做针灸,恢复的就差了。前面提到的这些眼底病,确诊以后,不要放弃西医的治疗,但是也请立刻寻求中医的帮助,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恢复速度会比较快。面瘫、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性尿失禁等疾病,一旦发病,赶紧找中医针灸治疗,优势很大。单纯性的肥胖,西医注重饮食控制和运动调理等,在改善不明显的情况下,加上针灸,效果会很不一样。我有一个病人,跑得很卖力,就是减不下来,最近我帮他做针灸,一个月减了20斤。在疾病的诊断上,我会建议可以借助西医先进的仪器明确一下病因,我们中医拿着诊断报告,可能会心里更有数一点。
主持人: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去看医生?
胡医生:很多人说“求医不如求己”,医院排队很长,医生态度又不好,但是我认为在对疾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一定要看医生。我这里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有人肩膀痛,以为自己是肩周炎,觉得贴个膏药就能好,拖了两周还没好,才来看医生,一检查是颈椎病引起的颈肩综合症。还有一些是肩周炎自行处理不当,耽误治疗,结果肩关节粘住了,本来很容易处理的问题,现在我需要几个月才能解决。
主持人:患者要怎么做,才叫配合治疗?
胡医生:配合不是被动的配合,而是主动要求,包括自己主动了解自身的疾病,主动了解如何配合医生治疗,日常注意事项,如何做好自身的保养,哪些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和加强治疗作用等。我们现在的医疗模式是医生看好病就行了,患者只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是一种单向性的,我们主张看病是双向互动的。
主持人:现在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胡医生: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由于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压力无法排解,身心疾病非常多。当人运动少,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心情不太好时,骨骼肌肉疾患就比较容易出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富贵病,包括痛风、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与之引发的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等等)的发病率也在上升。近年来癌症发病率也较高,与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主持人:最后,展望一下中医的未来吧。
胡医生:我觉得中医的未来,前景很好。国际上对中医针灸的研究热度和民众的认可度,都在逐步增加;国内也在大力鼓励和扶持中医的发展。
我谈几个观点:
继承必须做好,防止中医西化,不中不西。
2.充分发挥中医对于慢性病和部分急性病的主导治疗作用,彻底扭转中医治疗比较慢的错误观念,因为很多时候中医处理的疾病都是西医无法处理或者处理后好不了的,疾病的特点注定无法快速起效,比如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没有三个月的治疗,是无法观察到明显的效果的,当然也有治疗一月后效果明显的,毕竟少数。可以说中医起效慢的疾病,西医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者说根本没办法。而一些软组织损伤的急性疼痛疾病,针灸和外用膏药的起效时间比西医快很多,中医不是慢郎中。
3.中西医各有所长,不是对抗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提高的关系。中医必须吸收现代医学一切的先进成果武装提高自己,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的期待,尤其现代社会,一名中医师如果连基本的西医学知识都不具备,连常见的西医疾病都无法了解,常见的报告都看不懂,是无法顺应时代潮流的。何况西医对疾病的认知对中医治疗和预后判断也有很大帮助,是必须学习的。有的人说肩膀痛,中医治疗包你好,但如果是个冈上肌肌腱的严重撕裂伤,没有手术修补是非常难好的。我认为,中西医未来一定是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提高的关系。
4.中医在未来的社会医疗体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因为现代医学对不少疾病认识不是很清楚,或者认识清楚了,却没有好的治疗方案,或者有了治疗方案,但是副作用太大,费用高昂,与中医相比,性价比不高等原因。对于西医有绝对优势的病种,中医也可以进行协同治疗(针对西医的盲点),治疗结束后进行调理等,可以说中医在疾病治疗中大有用武之地。比如肘关节畸形的矫形术后,患者会遗留术后疼痛,部分患者疼痛会非常严重,我们临床中证实了,针灸针对此类疼痛的效果比西医止痛片效果好很多。
5.中医人才培养必须遵循中医发展固有的规律,不可以照搬西医模式,否则会出现严重的中医西化,培养出来的人才中医不行,西医不精,处境尴尬。而对于患者而言,西化了的中医其治疗手段偏西医,因为他们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会造成中医疗效不行的印象,对中医整体的发展来说也是种损害,这是必须要避免的。而当今一些所谓的大师,利用大众相信中医的,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中医的机会,挂着中医的牌子,行坑蒙拐骗之实,把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说法强行与中医挂钩,捆绑中医,甚至搞各种迷信活动,大肆敛财,败坏中医名声,更成为一些反中医人士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把柄,时不时发生患者因为误治而死亡的事件,需要中医界和社会各界人士擦亮眼睛,积极抵制和举报。
主持人:非常感谢胡医生,希望这样平实、客观、字字真金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