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的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九针之漫
——一个致力把古老传承的团队
十宣放血法止泻
故事背景
冯某,男,57岁。病史:患者因饮食不节而致恶心呕吐时,腹泻10余次,初起便下稀粪,继而下痢清稀、不甚臭秽,腹微痛,全身大汗,畏冷,病后即赴某院,诊为急性肠胃炎,给予西药治疗,服后恶心呕吐,于当日22:00请于书庄教授初诊。检查:面色黄,脉微弱,出汗。血压难测。辨证:饮食不洁,损伤肠胃,中阳不振,脾胃虛寒。治疗:针刺水沟小幅度捻转2~3次/分钟;补气海,灸双侧内关,以回阳复脉;针足三里以调理脾胃。待脉起,血压/70mmHg,继针十宣出血以升清降浊。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呕吐1次。自针十宣后,患者自觉全身轻松,自行坐起,频频饮水,吐泻缓解。次日饮食调理而愈。
本故事根据《古今针灸医案选粹》—P于书庄医案。——急性肠胃炎改编
辩证分析:
本病属于中医学呕吐、腹泻、霍乱范畴,多见于夏秋季节,以频繁上吐下泻、腹痛为特征。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偏食生冷,或吃腐败变质和不洁净的食物,伤害脾胃,或感受外邪、寒湿或湿热阻滞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清浊相干乱于肠胃而致。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因吐泻过多而伤阴亡阳。针灸治疗本病以放血疗法收效最捷。十宣放血可止泻,放血法不仅适用于热证,寒证亦可用之,唯有亡阳证忌之。
针灸选方及操作
例1:①.发病期:针刺水沟小幅度捻转2~3次/分钟;补气海,灸双侧内关,以回阳复脉;针足三里以调理脾胃。
②.病情稳定后:继针十宣出血以升清降浊。
选穴及操作手法解读
1
十宣穴
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功效与作用:缓解治疗急救、休克、昏迷、中暑、惊厥等。对急性咽喉炎、高血压、急性肠胃炎、手指麻木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清热开窍。
主治病症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用于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配伍功效:
配曲池穴:有泻热镇痉的作用;
配十二井穴:有开窍醒脑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中风闭症。
疗法注意事项:十宣穴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十宣穴艾柱灸5—10分钟。:用拇指或中指指尖按压十宣穴,按压至十宣穴变红变热。
按摩手法:按摩十宣穴,最方便的方式是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复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也可选用牙签等物品,以适当的力量进行按压,时间约3—5分钟,视个人感觉可稍加长时间。另外也可用“十宣”从额头开始往后脑方向作点扣动作,既刺激十宣,又可提神醒脑,是治疗脑神经衰弱头痛、抑郁症、失眠等的常用方法。
2
水沟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宫、鬼市。属督脉。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
3
气海穴
人体重要的一个养生保健的穴位,具有补肾固精、温养益气和强壮体质的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针灸和针刺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主治疾病:第一,气虚所导致的一些疾病,比如虚脱、乏力等;第二,治疗生殖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比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阳痿、遗精和小便频数,或者是遗尿等症状;第三,治疗腹痛、腹泻和便秘这些腹部的病症。所以,照海穴是一个养生保健强壮的穴位,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其他穴位:内关,足三里。
参考文献:《古今针灸医案选粹》—P于书庄医案。[1]梁繁荣.《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7月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