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人的一生平均感冒次以上,如此看来,医院里最多见的疾病了。除了“多喝水多休息”这种万能梗,最近由于秋冬季感冒频发,「27岁硕士感冒7天后肝衰竭去世」的真实事件,被推上热搜话题榜...事情是这样的,一位27岁的年轻人感冒后,只因乱吃药,导致8个脏器系统5个出现衰竭,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
↓↓↓戳下方视频查看报道↓↓↓
视频仅1分钟
他的主治医生是这样说的:
小张是一名研究生,因为高热7天并伴腹泻5天,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呼吸科门诊。看到小张血常规报告单上低到不能再低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我清楚地认识到这绝不是单单感冒导致的,小张随时可能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内出血危及生命。
小张本人和妈妈仍认为我是不是夸大病情了:感冒能有这么严重吗?
小张体温计显示41度,监护仪显示他已经出现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也无法缓解缺氧和呼吸困难;他的心跳极快、且不断出现室性早搏,提示心肌已经受到损害;不断下降的血压显示他已经出现休克……
血液检查提示,小张全身的肌肉正在溶解,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人体总共8个脏器系统,小张已经有5个系统功能衰竭!小张妈妈终于同意小张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4小时后,血压终于稳住了,我也终于有时间去详细了解生病的经过。小张最初的症状的确是“感冒发热”,他自己去药店买了几种感冒药,吃了都不管用,还是发热,后来出现腹泻,坚持了几医院看病了。
于是,我让家属把小张吃的感冒药都给我看看。
小张几乎买了药店能买到的各种常见感冒药。再问他本人,他说,“因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且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多买了几种,加倍剂量吃了不少”。
了解完情况后,我的心一沉,小张也许是“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小张为化名)
“对乙酰氨基酚”也称“扑热息痛”,是目前临床常用药物的解热镇痛药。如果超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存在肝损害、甚至肝衰竭的风险!成人一次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g(~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g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小张的悲剧就来源于退烧心急,各种感冒药混在一起乱吃,于是最终导致急性爆发性的肝损伤。小张一下吃了很多感冒药,其中就有泰诺和维C银翘片。泰诺的每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mg,一次1~2片,每6小时服一次,维C银翘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mg,一次两片,一日三次。如果两者连用,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是mg,直接接近最大安全量。他又吃了别的退烧药,肝脏肯定受不了了,直接急性肝衰竭。最终,小张肝脏已经失去功能,所有人用尽最大的努力还是没有能够挽救他的生命。小张的主治医生说:“太痛心了!这孩子太年轻,而且时间很短,事发突然,这种结果本来有可能避免。”惋惜之余,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类似的悲剧一定不要再发生了,乱吃药真的会要命!那么,如何正确服用感冒药呢?1.成人:一般来说,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应不超过0毫克,疗程不应该超过3天。
2.儿童:小儿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或按体表面积每天1.5克/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儿童每24小时不超过4次量,疗程不超过5天。
3.婴幼儿:也有报道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在新生儿体内排泄缓慢,毒性相对增强,3岁以下婴幼儿应避免使用。
千万要注意!这些药不能混着吃!另外,有些药物一定不要混搭:比如:①感冒药+感冒药=肝损害(成分重叠,药量过大,对肾造成损害)②抗生素+利尿药=听力障碍(毒副作用相加,毒性增强,造成听力障碍)③磺胺类药物+维C=泌尿系统结石(如病情需要同用,可间隔2小时服药)④碘酒+红药水=碘化汞中毒⑤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更难受(都是治高血压的药,会让副作用叠加)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药效下降(两种药会相互压制对方,抗菌疗效下降)正值换季,感冒多发,小小的感冒,如果用药不当,也会致命。医学不是万能的,但预防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请转发这篇文章,不要让悲剧再发生!告诫所有人:感冒药不能混着吃!感冒药不能混着吃!感冒药不能混着吃!新闻来源:都市快报、杭州日报、楚天都市报、健康时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