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坏死性肠炎流行新趋势与防控措施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鸡梭菌性肠炎、肠毒血症(肠毒综合征)和内脏腐烂病,是由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严重侵害家禽的一种疾病。

魏氏梭菌常寄居健康鸡群肠道内,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粪便、土壤、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或肠内容物中均可分离到该菌,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通常情况下,魏氏梭菌与家禽机体共生并不致病,但如果突然更换饲料,有严重应激,恶劣气候刺激,肠黏膜因细菌、球虫、蠕虫等侵害,或长时间、超剂量使用抗生素等引起损伤,均能诱发本病。

流行新趋势

饲料未禁抗时期,因促生长的需要饲料中大多都添加有一定量抗菌药以控制魏氏梭菌的泛滥,使得本病对养禽业并未造成显著危害。

欧洲年起实行禁止在饲料中使用能够成功控制临床型和亚临床型坏死性肠炎的抗菌性饲料添加剂以来,许多欧盟国家的肉鸡场发生了近乎达到流行程度(25~40%)的坏死性肠炎(Kald2husdal和Lovland,)。

时至今日,饲料禁抗在我国已成为必须遵守的制度。随着气温的升高,适宜魏氏梭菌生长的气候条件来临,鸡坏死性肠炎高发导致的临床损失预计将越来越大,需要引起同行高度重视。

危害

本病可严重破坏鸡群肠道健康,饲料转化率大幅下降,鸡群抗病力低下,死淘率急剧攀升,急性可引起大批死亡。鸡群产气荚膜梭菌高发导致的相关性肝病高发时,其生产性能可能降低23~43%。

流行病学

本病发病日龄自2周龄到6月龄不等。与球虫发病时间高度吻合。该菌最早在肠道中定植可发生在家禽孵化出壳时。发病率从1%~37%不等,取决于饲养条件,不同的饲养条件或者模式其发病时间和发病率差异很大。小麦或高粱的日粮或者鱼粉能增加发病几率,法氏囊感染发病率更高。苍蝇也可能是生物媒介。

本病可垂直传播。公鸡比母鸡易发。品种选育的结果,导致白羽肉鸡更容易引起应激导致肠道损伤,引发坏死性肠炎。我国东南部地区山地林下散养黄羽肉鸡、麻鸡坏死性肠炎发病率也很高。

临床症状

急性的突然发病,无明显症状死亡。

温和型的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拉稀和羽毛蓬松,不愿走动,粪便稀软,呈褐色或暗黑色,偶尔混有血液。

小肠空肠有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质脆、充气、有恶臭。肠道粘膜有一层黄色或者绿色的假膜,部分会出现血斑。早期感染十二指肠或者空肠粘膜增厚,然后肠粘膜坏死,形成严重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肝肿大,呈棕色坏死灶,部分有胆囊炎。

亚临床坏死性肠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肉鸡发生肝炎或胆管肝炎。

预防

管理上通过降低雏鸡的饲养密度,提供更大的雏鸡活动面积,减缓应激,可降低雏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合理的空舍期也能减少坏死性肠炎的发生,建议空舍期最短2周以上。

保持环境卫生和消毒,控制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量是控制家禽坏死性肠炎等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安全、广谱、高效、长效的复方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和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饲料中益生菌的推广应用也可以降低鸡坏死性肠炎的临床发病率。

降低应激和控制家禽球虫感染、霉菌污染对控制本病有现实意义。

发病高发期定期口服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制剂对预防本病有积极意义。

治疗

由于魏氏梭菌的病原学特点(革兰氏阳性菌,有芽孢的厌氧菌)、鸡坏死性肠炎的多种发病诱因与球虫、大肠杆菌感染、霉菌毒素危害等因素并存,临床控制本病需要联合用药。

·END·

蛋鸡微传媒

养鸡人的精神家园

anmei

往期精彩回顾

未来五年蛋鸡形势预判:肉蛋兼用生产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存在!

拨开迷雾,规模化蛋鸡企业大佬看鸡蛋未来

未来蛋鸡养殖要过的七道坎

假如有一天我国出台无抗养殖,那养鸡人该咋办?

养殖场遭遇偿?看懂这些增加补偿胜算!

这将成为蛋鸡产业发展新方向!

最全面的家禽生产性能指标,值得收藏!

未来,中国鸡蛋市场由谁主宰?

置身当前产业大环境,蛋鸡养殖该如何寻求产业转型新方向?

最新的养殖场关闭禁养的拆迁补偿标准收藏吧

养蛋鸡想赚钱?先学会养殖成本及利润的分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xweiyana.com/myjy/23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