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珠海海龙施祥程
一、急性肠炎/暴发性肠炎
急性肠炎主要症状:病鱼体表无典型症状,黑身,在水边或水中打转乱游,解剖观察,肠道充血发红,肠道内黄色浓状物。
发病规律:鱼群发病急,短期内急性死亡,死亡量大,且维持时间长。
原因分析:发病阶段主要集中在苗期阶段和成鱼转季时期;苗期阶段主要是由于投喂转料过快,加料节奏把控不准,加料过快等导致急性肠炎暴发;成鱼转季主要发生在夏、秋转季(10-12月),由于池塘底质差、季节转化导致池塘泛底严重,天气导致投喂不稳定等多重因素,导致急性肠炎。
治疗处理方案:发病急,死亡量大,一般发病后,鱼群出现闭口不吃料等,所以不能及时通过内服抗生素类药物控制,前期应以开胃/调好水质、预防应激为主,待开口后,内服肠胃炎类药物治疗断尾。
二、花身/花肝
花身/出血病主要症状:体表、腹部及身躯两侧有许多刀口/齿状出血症状,出血部位明显有损伤现象,解剖观察内脏出血严重,肝脏花肝(生鱼花肝不同草鱼花肝,草鱼花肝指草鱼肝脏出现白肝、绿肝等综合症状称为花肝;生鱼花肝是由于肝脏出血,导致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润程度,实际是肝脏出血导致)。
流行性时间:一般发生在7月底-9月中,集中发生在8月,投喂时可明显看到鱼体表出现“红点”症状。
花身出血病治疗方案
蚌毒灵散++两种抗生素类:和生堂的硫酸新霉素和氟苯尼考,和生堂的硫酸新霉素主要治疗肠道疾病(肠炎清),和生堂的氟苯尼考主要治疗出血病症),服用第2-3天可明显死鱼减少。
三、诺卡氏菌病
病鱼主要症状
鱼体体表点状出血,严重时轻压下颚有血流出;鳃盖后缘白色区域有典型出血点,出血点越大,肝脏处白色结节物越多;解剖观察,肝脏和肾脏有许多明显白色结节物(判定诺卡氏病主要症状肝脏、肾脏(脾脏)有白色结节物)。
诺卡氏菌病又称结节病,可在内脏各器官形成肉眼可见直径0.5-3mm的大量白色结节(肉芽肿),以肝脏、脾脏和肾脏最为显著,诺卡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为条件致病菌。
流行性发病时间:全年都有可能发病,主要集中在苗种阶段(5-7月,发病高峰期集中在6-7月);2龄鱼阶段(3-6月,主要集中在5-6月,2龄鱼产春期间同时伴随严重诺卡氏病)
解决思路
鱼感染了“诺卡氏”细菌(饲料投喂时,鱼吃了在水中混合了含有诺卡氏细菌的饲料,诺卡氏菌在肠道中通过血液传播到鱼体各部位);发病时常伴随有肠炎腹水、肛门红肿,体表出血等症状,诺卡氏病本身为慢性病,不会急性死鱼,所以在治疗因诺卡氏病死鱼时,应先治疗肠炎腹水及出血等病原菌引起的死鱼。
治疗必须要配合有效的抗生素一起进行处理(肝肠利健+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康力沙等);同时,需要配合够力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至尊版:浓度达到12%以上)才能够对诺卡氏细菌进行有效杀灭,减少水体中的致病菌,但高温季节,诺卡氏病原菌杀灭难度较大,死鱼断尾较难,容易复发。
预防诺卡氏方案
通过增强体质来增强鱼体的免疫力,从而间接的增强了抵御诺卡氏细菌的能力。如肝肠利健。
1、保肝健肠内服:每月内服两次,每15天时间内服一次;
第一次护肝内服:可以采用功能性饲料肝肠利健内服护肝一个疗程,每个疗程6至7天,每天一餐。使用剂量:鱼苗期,投喂2#料,每1万条鱼日投2至3斤;投喂4#料,每1万条鱼日投4至5斤;成鱼养成期,每2万斤鱼投喂1包。
第二次内服:可以采用海联科+蚌毒灵散进行内服,每天一餐,连续5天;使用剂量:海联科一包拌2包饲料,蚌毒灵散一包拌3包饲料;同时根据鱼塘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使用分量!
2、水体消毒预防:每月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至尊版:浓度达到12%以上进行消毒两次,使用剂量:2至3亩.米/包;同时根据鱼塘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使用分量!
3、池塘底部改底杀菌处理:每月改底杀菌处理2至3次;建议使用海联科底倍健+海联科进行改底处理;使用剂量:海联科底倍健2至3亩/包,海联科每包用3至5亩(不计水深),同时根据鱼塘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使用分量!
生鱼诺卡氏病与生鱼花身出血区分:
1、花身出血,体表有破损,缺口;2、花身鳃盖后缘白色区域无明显症状;3、花身出血肝脏会出现花肝现象。
为了广大养殖户信息交流和专业技术讨论,小编新建了个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