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知:中医是慈善医学,是顺应天地生养之道的大学,是天人合一的大学。仁爱生养是天道,是物皆有灵。为符合生养之道,恳请诸位患者在治疗之时,心怀仁悯,以不伤生为基本,能用草药治疗就不要用动物药治疗,能用针灸治疗就不要用草药治疗,能用手法治疗就尽量不要用针灸治疗,能用祝由方治疗就不用手法治疗。顺应天地生养保全仁爱不杀,使天下无戾气而长生。愿天下人无病,愿医生皆闲暇。
胃炎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胃粘膜发生炎症性改变。在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尤为高发。根据病程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比较常见。
包括急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手术后反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电冰箱胃炎、巨大肥厚性胃炎等。
1、急性胃炎发病急骤,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2、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3、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个别伴有黏膜糜烂的患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慢性胃炎:
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
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
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易误诊为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
应和早期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鉴别。
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嗳气反酸,食后饱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降气除菌。取代赭石3克,蒲公英、白芍各10克,厚朴、乌药、焦三仙各5克,黄连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厚朴降气兼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再配以其他疏肝和胃的中药,见效较快。脾胃湿热型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清热除菌。取竹茹、茵陈、丹参、百合各9克,郁金、白及各6克,黄芩、乌药、佛手、厚朴、没药、玄胡各5克,黄连3克,用法同上。脾胃虚弱型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缓,舌苔薄白,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健脾除菌。取黄芪10克,高良姜、黄连各5克,白术、党参、白芍、蒲公英、百合各8克,用法同上。选择健脾温中兼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黄芪、高良姜等,再配健脾益气的其他中药,对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的胃炎患者效果好。胃阴不足型胃脘灼痛,口干口苦,舌红少津,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滋阴除菌。取百合20克,乌药10克、,沙参20克,麦冬20克,赤芍20克,丹参芝0克,乌梅10克,黄连5克,半枝莲5克,用法同上。选择滋阴兼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乌梅、赤芍、麦冬等,再配以其他滋阴和胃中药,养阴与消炎并用,效果更佳。胃络瘀血型胃脘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化瘀除菌。取丹参、郁金各12克,延胡索、香附、木香各8克,黄连5克,用法同上。
胃炎的预防
1、远离化学刺激
如口服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利血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而致急性单纯性胃炎的发生。
2、避开病菌因素
急性胃炎的诱发原因常见的是由于不洁饮食所致的急性胃炎,常见的细菌感染为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沙门菌属内毒素及嗜酸杆菌。幽门螺杆菌在急性感染期也出现急性胃炎,若未能消除可能转化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病毒感染因素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
3、其他因素:
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维生素缺乏病、小肠吸收不良及晚期癌肿等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
护理
1、避免坚硬、粗糙、纤维过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亦须避免过酸、过辣、香味过浓、过咸和过热的食物。食物应营养丰富而又易于消化。
2、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和唾液充分混合。进食要定量和少食多餐。
3、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避免晚起或过度劳累。避免在情绪紧张、愤张、抑郁、过分疲劳时勉强进食。
4、如病人突然出现大量呕血或黑粪,且有冷汗和脉速、血压波动,医院诊治。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