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胃炎的是是非非
胃炎病因主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有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最主要原因。
▲2.环境与饮食因素:
酒精、浓茶、咖啡;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都有可能引起胃黏膜损伤;高盐饮食、缺乏水果蔬菜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3.自身免疫因素:
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壁细胞抗体(PCA),伴有恶性贫血者还能检出内因子抗体(IFA)。壁细胞抗原和PCA形成的免疫复合体在补体参与下,破坏壁细胞。IFA与内因子结合后阻断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吸收,导致恶性贫血。
▲4.其他因素:
非甾体抗炎药和十二指肠液反流削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黏膜损伤的发生。
临床表现
1.慢性胃炎
不同类型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但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轻重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常不一致。分患者可无症状。
(1)上腹痛或不适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或不适感。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上腹胀和早饱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尤其是餐后有明显的饱胀感。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早饱是指有明显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就有饱感,进食量明显减少。
(3)嗳气、反酸、恶心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反酸是由于胃酸分泌增多所致。
(4)其他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消瘦、舌炎、腹泻;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伴有贫血。
2.急性胃炎
起病较急,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最常见的为急性单纯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有沙门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所致者,多伴有腹泻、发热,甚至脱水、休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可有呕血和黑便。急性化脓性胃炎则以全身败血症和急性腹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腐蚀性胃炎症状最为明显,表现为吞服腐蚀剂后口腔、咽喉、胸骨后、上腹部的剧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呕血。唇、口腔、咽喉黏膜可产生颜色不同的灼痂,有助于各种腐蚀剂的鉴别。
治疗
病因治疗:
急性胃炎:减少应激,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药物;
慢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
保护胃黏膜:
可使用PPI、H2受体拮抗剂等抑酸剂,硫糖铝、果胶铋、米索前列醇等胃黏膜保护剂;
对症处理:
使用莫沙必利促进胃动力,铝碳酸镁中和胃酸等;
特殊治疗:
○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自身免疫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时补充维生素B12;
○有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患者加强随访,如果出现重度异型增生可以选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
护理
1.注意休息,减少活动;
2.做好心理疏导,减少紧张、焦虑的情绪;
3.饮食护理:
急性胃炎患者:
○进食应定时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一般进食少渣、温凉的半流质饮食;
○如有急性大出血则应暂时禁食。
慢性胃炎患者:
○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饮食为原则;
○避免摄入过咸、过甜、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低胃酸患者要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刺激病人的食欲,要尽量将食物完全煮熟以利于消化吸收,可多食用肉汤等以刺激胃酸分泌;
○高胃酸患者则避免摄入酸性、多脂肪食物;
4.用药护理: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不要滥用上述药物。
○根除幽门螺杆菌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使用阿莫西林要注意有无过敏史;
○甲硝唑容易引起恶心呕吐;
○铋剂可能导致便秘或大便发黑等。
孙婉情赞赏